第一百零三章 漸安定(1 / 2)

楊閑聽聞此言,驚訝地回頭看向宋靖,“你……”

宋靖微笑道:“在考科舉之前,我也是一個江湖人,就是一個小門派的弟子,但我沒什麼練武的天賦,劍練的也不夠好,所以才會放棄習武,棄武從文,改考科舉的。”

宋靖繼續道:“雖然我現在看到劍還是會很興奮,但是我確實沒有再一次提起它去懲奸除惡的欲望了,也沒有那個精力了,老嘍!”

楊閑的眼睛閃過了一絲別樣的神采,這段時間,他很少看到以前經常會見到的江湖人,漸漸地,他覺得自己似乎距離江湖越來越遠,遠到幾乎回不去了。但是,他從來沒有發現的是,每一天,自己的身邊都站著一個活生生的江湖人,與他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一直支持著他。楊閑的心漸漸地熱了起來,他終於明白,江湖並不是一個地方,也不是隻有那群人,而是他自己的心,隻要心中有江湖,哪裏都是江湖!

楊閑笑了笑:“前輩,你願意和我並肩作戰,提劍斬鬼嗎?”

“當然!”

楊閑伸出手,與宋靖的手緊緊地握起來,“前輩,歡迎回來。”

此刻的宋靖,似乎又一次回到了年少時夢想仗劍江湖,行俠仗義的日子,想到了他第一次站在山巔,對著狂暴的山峰喊出的幾句豪言壯語,“仗劍行俠,不負此生。”

已近耄耋之年的宋靖,再一次拾起了少年時的夢想,再一次提起了一把不一樣的劍,去做一個不一樣的劍俠。

幾天後,朝中正緊鑼密鼓地查著蕭閬的事情,但是,在暗中,有一些無形的力量正在湧動,有一小部分的朝臣正在暗中推動著二皇子一脈的勢力加快崩潰,讓那些忽然失去了主心骨的大臣還來不及尋找下一個可以效忠的對象,便已經被卷入蕭閬之死的漩渦,萬劫不複了。

楊閑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微妙的變化,他暗中拯救了一些被卷進去的大臣,也調查著那些在暗中推波助瀾,並以為自己沒有被發現的人。在調查的過程中,楊閑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在暗中運作的人無一例外的都與蕭閔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在楊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蕭閔那個扭捏風騷,塗脂抹粉,絲毫沒有男人氣概的樣子,胃中就忍不住的翻江倒海。這些大臣都是什麼癖好啊?與這種人接觸,不嫌惡心的嗎?

楊閑所接觸的人之中,還不僅僅有蕭閔一個如此“變態”的人,他還記得,當初清剿暗殤閣分部的時候,他們其中的一個副閣主便與蕭閔十分相像,但是,人家暗殤閣的副閣主可不缺男子氣概,獨自一人麵對著武陽殿的一大群人都毫無懼色,而自家這個蕭閔,楊閑輕蔑地一笑,他自小便是個膽小如鼠之人。

楊閑從心底裏認為這個蕭閔不足為慮,之前也就疏忽了他也是一個皇子,對皇權也有渴望,這才沒有在殺蕭閬的第一時間也一起把蕭閔殺掉。而現在,蕭閔每次出門都有幾百人裏三層外三層地裹著,而且他輕易不出門,自從蕭閬死後,他一直深居簡出,滑溜溜的像隻泥鰍一樣,楊閑即便是有心殺他,也找不到機會。

現在的楊閑開始後悔了,當初他就應該一下子把兩個都殺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殺了一個,放任另一個肆無忌憚地逐漸壯大勢力。如果再放任蕭閔這樣壯大下去,恐怕朝廷離顛覆也就不遠了。

所以,現在的楊閑急需要一個辦法能夠改變現有的局勢,最快的方法就是迅速解決掉蕭閔。

但是,蕭閔每天都躲在守衛森嚴的府中,楊閑想要接近他簡直是難上加難,再加上楊閑最近在京城活動的多了,認識他的人也逐漸增多,如果真的去刺殺的話,很容易被人認出身份。

楊閑小心翼翼地尋找著能夠刺殺蕭閔的機會,但是蕭閔卻從不露出半點的破綻,再這樣耗下去,對楊閑來說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是時候來做個決斷了!

其實,楊閑的心中早有想法,隻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想把這個辦法拿出來罷了,這個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蕭梁下一道聖旨宣蕭閔入宮,要麼找個錯處名正言順地殺了他,要麼就直接在宮中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殺了他,一了百了。

但是,蕭閔畢竟也是蕭梁的親生兒子,楊閑一是怕蕭梁不忍心下手,二是怕朝臣們起了疑心,但是,眼看著蕭閔的勢力越來越大,而且,距離楊閑與蕭聞定下的一月之期已過去了一小半,為今之計,隻好趕快實行這項計劃了。

蕭梁聽了楊閑的計劃,雖然並不情願,但他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還是下了一道聖旨,叫來了蕭閔。

蕭閔,就是因為不知道暫時隱藏鋒芒,以待時機成熟,所以得到了失敗的後果。楊閑在他入宮後,直接把他扔進了皇宮中蕭梁經常坐船遊湖的那個湖中,裝成是失足溺死的樣子,做的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