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工業化大計(1 / 2)

“教材?”

陳丹第一次聽這個名詞。

“對,教材。”楊定雖然從小沒有上過學,但是家中姐姐和哥哥都上過,小時候也學了點。

雖然不多,但那個時候他很羨慕能看到教材書呢。

“教材者,通識教育之用書籍。它的作用在於啟蒙,讓孩童對於世界有一個基礎的認知,同時也奠定未來的方向。

比如現階段的靖國,在推行科舉考試的內容每年是都不一樣,可是錄取的官員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少,除了基礎的文字讀寫能力,我們還缺少大量會工造,營建,農耕等實用性技能的官員。

官員的技能掌握程度,決定了他們在地方施政的時候,不會隨便的下達違背常識的命令。

這一點對於靖國而言是很重要的。”

楊定的介紹了一下教材的名詞,然後說出了他對於未來治國方向的看法。

德國的教育製度就不錯。

通識教育用小學來打基礎就行,接下來初中開始就可以進行細化。

職業教育必須提高。

這能帶給靖國一個很好的未來。

君不見當年德意誌怎麼起家的?

不就是靠著大量中專生支撐整個工業體係嗎?

有了足夠強悍的工業體係,短短三十年德意誌重新恢複挑戰英國的能力。

先不論對方的做法如何。

但提升國家力量的手段他必須要學。

靖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不要看好像銅多金銀鐵少,但自從抄完大部分世家之後楊定驚奇發現,靖國的鐵礦儲量不少。

或者說是靖國的鐵礦產地不多,可是富鐵礦多啊!

超過七成的礦產點全是富鐵礦。

結果這些鐵礦以前全部被世家霸占了,而靖國其他的地方的鐵礦是因為開采技術不到位,所以沒辦法進行深入的開采,於是就導致楊定為了進行鋼鐵基地,還得帶人去找趙家人搶。

要是早知道世家手裏那麼多礦山,朕早就動手滅世家了!

不過現在也不晚。

各地的鐵礦山要麼恢複投產,要麼開始集群效應。

但這背後還是需要大量的官員支持,以及一幫懂技術的工人支撐。

否則,靖國的未來必定隻能在農耕社會的繼續徘徊。

既然有他這樣一個來自後工業時代的穿越者當皇帝,怎麼可以放棄工業化這一個大殺器呢?

要知道現在靖國已經有了地方“容克貴族”,雖然才剛剛成型,但是未來的發展必定很快。

要想不被這群“容克貴族”完全綁架,除了死死握住現階段歸朝廷所有的國家土地,就是推動工業化進行破局。

以工業推動城市化,同時讓地方農業轉向大農場化,進而推動工業化農業,倒逼農民放棄土地走進城市,然後催生工人階層和農民階層,在利用二十級軍功爵製度征兵,然後發動北伐。

這樣一來,新貴誕生所需的土地解決了,工業產品的出售問題也能解決。

靖國必然會越來越強。

等到了臨界點,那就推動內需,改良資本,走後世的改良資本社會製度。

政治上開創君主立憲製,並且在地方推動工農黨的誕生,進行兩黨製,如此一倒騰,靖國未來的皇帝就是唯一的江山社稷之主,哪怕隻是虛君政治,但還是能靠著每年的錢過得開心。

不過這種時代還很遠。

飯要一口一口吃,楊定隻能將這些內容寫下來,留給子孫後代去學習。

眼下更重要的還是推動鋼鐵的產能,然後打製耕具和機械力,畜力的應用,將人類的生產力推動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