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國無疆,所以朕要扒了外城(2 / 2)

聽到這話,楊定挑眉說:“百姓們會不屑?難道他們都很富裕?”

“是。”謝青山可勁點頭,“五羊城不比其他的州府,這裏可以說遍地就是黃金。國內國外的物資在五羊城集散,銀行更是在五羊城內大行其道,當地百姓隻要稍微有塊地的,統統拿出來蓋了房子,或者工廠。”

“工廠?”楊定愣了一下,“很多嗎?”

謝青山撩開皇帝的車駕窗簾,楊定放眼一看震驚無比。

通往的南海的大道左側,成片成片的建築。

上邊掛著旌旗無數,有絲綢坊、陶瓷坊、酒坊、牛馬圈、雞鴨魚塘、甚至還有一些人拿著鋤頭喊著號子,將一塊地挖好,往上邊種上了果蔬。

很顯然,五羊城附近的百姓也發現了商機。

種地隻能混個溫飽,但是做工廠當老板卻能賺到錢。

這才安穩不到一年!

那之後會怎麼樣?

楊定思索了片刻之後,突然回憶起自己爺爺經常和自己說的。

當年國家糧票還沒廢掉,但是改革的春風已經吹滿地,人們想盡一切辦法發展,賺錢。

於是各個地方不停建設廠房,剛開始國家還沒設計工業區,產業園的時候,可不就是你能拿到什麼地,你覺得什麼賺錢就怎麼搞的嗎?

就和眼前的場景多麼類似。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還是靖國的土改其實算是完成的。

靖國的土地成分比較複雜,但其實主要是三種持有人。

一個是國有,一個是集體,最後一個是私人。

國有的土地就是朝廷抄沒來的熟地,多是租給百姓去幹活,反正一口氣交三十年,百姓要拿土地做什麼,朝廷也沒有強製規定,所以他們拿來建工廠也是合法的。

第二則是集體土地,這就是合作社製度下的產物,朝廷進行了產權明確時規定,一旦流轉進入合作社的土地,統歸為集體產權,畢竟朝廷也是有入股合作社的。

最後則是私人土地,一般都是大地主,大莊園主和帝國的高層。

但不管上邊那一種,土地改革其實已經完成了。

那麼現在的靖國其實就是無限接近於改革剛開始的中國。

糧食不愁,資本也有(銀行貸款),政策也支持(靖國的收稅主要是商稅,所以朝廷鼓勵小企業,但是遏製大企業。)。

完美的開局。

加上朝廷也在瘋狂投資基建,等將來道路通暢,市場從複雜變成單一,那麼靖國的商業環境絕對是列國最好的。

看到這群人在忙碌,楊定頓了一下說:“但是也不能如此無序的建設,工廠一多,總是需要勞動力來,有勞動力就有市場和居住需求,房地產必須國家牽頭搞。這個可是一筆大錢啊!”

謝青山愣了一下,總覺得可能要出事。

“五羊城的建設必須有規劃進行,否則城內的堵塞,會一點點蔓延出來。”

楊定冠冕堂皇對謝青山說:“回去之後,把外城扒掉。從今往後,五羊城除了皇城,不設城防。內外一體,南北規劃建設。隻有這樣,五羊城才不會堵起來。”

“……”

謝青山傻眼了片刻,喉嚨滾動說:“陛下,外城若是扒了,萬一有敵軍衝進城當如何是好?”

“大國無疆。既然害怕被人衝進都城,那就禦敵於國門之外!”

楊定按著椅子,一臉嚴肅:“朕意已決,回去工部就開始處理。今後五羊城必須均衡發展,否則還是會堵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