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流水線鑄幣?!(1 / 2)

謝青山愣了一下。

成本?

這不是肉眼可見的鋼鐵產出嗎?難道這裏頭還不夠抵扣成本?

看著謝青山,楊定撇嘴說道:“冶煉中心需要建設高爐。就拿咱們麵前的鋼鐵廠而言,高爐的數量應該不下萬個,那麼需要消耗多少的磚?”

“除了磚,還有原材料的供給。比如煤、鐵礦石等等。這些東西開采是需要成本的。”

“而成本的支出從哪裏來?隻能以現有的鋼鐵生產所得,去銷售,從而抵扣這部分成本。”

楊定大致算了一下,亂七八糟拋出去,然後再將部分鋼鐵賣掉維持生計,真正能落到朝廷手裏的純利,折合鋼鐵可能不超過一千二百萬斤。就按一千二百萬斤來算,一年的生產,也就隻能用來武裝二十來萬人。

況且這些鋼鐵還要用在建築之上,其他的兵刃製造上,二十萬人都不現實,一年能武裝三萬劄甲兵就謝天謝地了。

想要全員劄甲可以說很奢侈的呢!

“這……”謝青山愣了片刻,楊定繼續解釋,“不過還好,過幾年成本完全折算完,高爐使用折舊之後重建的成本就會便宜很多。不過終究還是工藝不到位,若是工藝上去了,何愁成本的問題?”

楊定在搖頭,靖國的生產力可以說已經到頭了。

如果基礎科學不能突破,再牛逼也是白搭。

現在的靖國生產,若是放在地球,絕對會被噴得狗血淋頭。

因為這根本就是在浪費資源!

破壞環境!

割雞幾都不能彌補你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那……那該如何是好?”謝青山看著滿目的高爐,心理焦急。

明知這些是金山,可是楊定卻告訴他,開采的資本的奇高,但是靖國需要變強也刻不容緩,每一筆鋼鐵都是需要的用在刀刃上的啊!

作為一個伴隨著靖國成長而變老的老臣,他謝青山不覺得自己能堅持多少年了。

“隻能多設幾個廠,同時將研究如何增加產能,減少消耗的課題丟給太學,讓學者們組成攻堅團隊,想盡辦法提升產能。”

楊定看著包圍在城牆之間的冶煉中心,苦笑說道:“朝廷可沒有那麼多錢來收購整個中心的鋼鐵。必須讓產出的鋼鐵可以變成刀劍兵刃,然後賣出高價,不斷回血造血,最終擴大的靖國的所有的冶煉中心。”

曆史是有教訓的,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下場很慘烈。

三年饑荒,就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產物。

楊定也是清楚,所以沒有嚷嚷什麼大煉鋼鐵的口號,隻有劃了一個個冶煉中心,讓他們一邊煉製鋼鐵,一邊按照指導價格賣出高價,不斷從市場回籠資金,壯大擴建。

若是盲目將大筆的資金砸進去,楊定感覺很多地方新貴,就有可能鋌而走險大肆私煉鋼鐵。

事實上最近從三廠和錦衣衛的報告來看,地方已經出現了私煉私鑄的苗頭,不過鋼鐵朝廷是課重稅的,私煉鋼鐵隻能用來造農具和兵刃,若是出現甲胄,那就是謀反。

所以私鑄私煉的苗頭壓得很嚴,但如果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弱化,那麼地方絕對會全力開始鑄造甲胄。

於是乎楊定就沒有盲目砸錢進去,就是害怕有人擴大私鑄,想要跟官方合作軍火買賣。

萬一那時有人圖謀造反,靖國絕對得亂起來。

好不容易安穩的靖國若是再亂起來,那老百姓還過不過?

朝廷還種不種田了?

想想都知道。

謝青山沉默良久,對著皇帝說道:“陛下的計劃老成謀國,倒是臣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