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各方動態(2 / 2)

眼下距離靖國北伐還有一大段時間,自己眼下在通政司,就在靖國的中樞,應該是可以將大量的內部資料傳遞給辰國。

雖然軍略方麵暫時還不能清楚,不過通過物資調撥應該是能看出端倪來。

就是沒想到,靖國的物產豐饒至此,糧食吃不完,鋼鐵用不完,就連金銀都是不停的往下撒。

無論哪一點,都從側麵說明了靖國比辰國有錢。

而且全民皆是戰爭狂徒,所有人都想靠著北方辰國的腦袋換來功勳。

這樣的國家,辰國真有勝算嗎?

辰西又陷入了深深懷疑。

……

此時此刻的後宮內,楊定拿著一份關於西邊的奏疏翻了幾遍。

最近一段時間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就是三廠調查發現,西邊的大曜聯邦合眾國對靖國間諜事務負責人沈重文被急詔回國。

結果回去之後不到七天,沈重文發動了叛亂,將大塚宰黎雲斬殺,自立為大塚宰,並且派人與曜國皇帝議和,雙方以桐江為界,南北對峙。

約定五年後再戰。

現在沈重文正在忙著整頓國內的地方邦,提出承認各邦的領主地位,同時各邦必須每年上繳一部分財稅供給合眾國進行運作。

就好像開公司一樣,所有邦的領主每年按照供給的財稅進行分紅。

首先是統一國家和關稅,第二則是沈重文改了以往的策略,已經提前派人來通知靖國,希望雙方能坐下來商議友好通商條款和分界。

因為能賺到錢,各邦領主一算總比天天打架浪費好,就讓出了巡捕權限。

於是合眾巡捕聯合會正式成立,開始以國家的形式進行收稅。

因為合眾國關稅不統一,那麼誰會去他們那裏經商?

畢竟每到一個地方就被扒一層皮,誰受得了?

還有就是各邦的領主也是有大有小,但因為是家族自治的形態。

針對這個特點,沈重文開始對各個邦的強大勢力開始削弱。

比如說各邦之中最強的竹林曜崔部,因為發生了繼承爭端,崔部前首領有六十二個兒子,直接打成了一團。

為了平息各方,沈重文糾結其他邦先打了崔部領地,搶劫了一番後,然後提出將崔部邦分割給最後僅剩的三十一個兒子,愣是將一個大邦拆成了一個個村落。

可偏偏這群人都很開心。

因為有繼承權的那幾個,都讓沈重文帶兵幹死了。

剩下的這群人都是白撿的。

而出兵的也很開心,因為他們白撿了人口和財貨。

也正是因為這樣,沈重文邀請了幾個大邦的領主,正式推出《聯邦繼承法案》,明確為了學習靖國先進經驗,將各邦作為遺產進行分割,不過我們合眾國隻征收浮財得稅,而邦的分割繼承稅咱們是不收的。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推行了推恩令,並且明確各邦的議會席位,在理想的調整之下。

各邦主要以邦城、城、寨、村四個等級製度進行繼承。

邦主指定繼承人分割一半土地,剩下的一半分給其他的兄弟,每人一小塊,一直分到村這個單位就是世襲,總之到了村這個單位後你所生的子嗣就隻有一個能繼承,剩下的多餘的就不能繼承,不過得分浮財,這是要收稅的。

當然如果絕嗣,那不好意思,這地歸合眾國。

楊定看完了相關的奏報,不由搖頭對抱著老三楊周的赫連麗說:“如果黎雲有沈重文這種手段,隻怕他現在都能加冕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