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靖國,太強了!(1 / 2)

華夏三年三月十二日。

從初九開到十二,澹台明月一行已經來到了玉馬江的一處巨大的湖麵上。

這裏新開了一座城市,叫做馬前湖鄉。

而湖也不能算是普通的湖,而是通過借用四周的山巒地形,人為開的葫蘆形的湖泊。

就好像一個葫蘆倒出來水,水順著溝壑形成了玉馬江一樣。

而葫蘆的中間,赫然是一座水寨關隘,以三合土堆砌,用大量人力物力夯實出來的水關。

此地現在用作鈔關,戰時若是想要打到西疆,就得先把這個水寨奪了。

但是附近的山形和前後的湖麵大小跟停船數量,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敵人若是從玉馬江往西邊大,好家夥必定會在這個關隘上吃大虧。

最關鍵是,此關高居水上,關下就是山,寬將近十公裏,長更有十五公裏以上,並且開辟了大量梯田,能支撐將近上萬人死守數年。

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看著這個人工關隘,以及附近百姓的議論,說什麼這裏原來是兩座百米高山,結果別靖國動用了十萬人,開了兩年,強行挖出了深三十米的兩個大窟窿,然後通過運河接了西疆過來的水,這才填了這兩座巨大湖泊。

期間動用了大量的器械和開挖方法。

下船修整的時候,澹台明月還發現,馬前關鄉湖泊附近的沿岸,全是天然的完整的石壁,也就是說為了開鑿這個湖泊,靖國更是直接將山挖了,但沒有全部挖掉。

沒全部挖掉就這麼的石壁了,若是全部挖,那得多少工程量?

當然就算不全部挖,工程量也足以將大陸上任何一個國家,活生生耗幹。

可是靖國卻幹成了!

怎麼會這樣?

不僅如此,修整結束之後,他們穿過關隘,然後來到後方的大湖。

湖麵之後,平整無比,大量的船隻進進出出。

如之前遇到的富態中年男人所言,這是能容納下六條千噸級別的大船行走的運河,然後每隔千米的距離,總能看到大湖小湖,還有湖兩次的懸崖。

沒錯,就是懸崖。

靠在右側的最邊緣,澹台明月站在瞭望台上,他弄清楚了所謂的高架運河是什麼意思了。

按照山形走向,自己所經過地方應該是屬於三百米以上的高山,並且至少有三個穀地的四座山。

但是這裏卻人為的削掉了山頭,填平了山穀,裁彎取直,一路夯實過來的人工通途。

可謂令人感到震撼。

人力,居然也能做到如此鬼斧神工!

不僅是此處,接下來他們遇到了一處大壩。

是的,靖國利用大壩的強行開了一處圍堰,用來達成水麵的齊平。隻需要經過一處坡度為十度的水道,就能進入大壩內的庫區,然後朝著更西方前進。

之後更是遇到了一路上他就聽過的一線天。

兩岸的山高千米,鬱鬱蒼蒼,但是兩山之間的穀地被山石不斷堆積抬升到了四百米處,再用水泥混凝土與夯實的地基上開了水道。

兩岸能聽到猿猴啼叫,若是有風,瞬息而過,便是千米。

一直到了最後。

他們抵達渡津府,也就是曾經的渡縣,現在的惡魔沼澤第一大渡口,也是整條運河的終點。

澹台明月尋了一處地方休息,並且畫起了地圖。

除了靖國的清河主動脈,更有西疆的大小支流和運河,可以說靖國利用這個所謂的高架運河,將原本需要走半年的陸路,縮短到了七日。

大大加快了東西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讓靖國有了大利益。

看著地圖,澹台明月暗暗想道:

靖國的清江,可以說就是整個靖國的主動脈。

而清江更是直接連通到景陽城最南邊的百令縣。

百令縣的清河園,就是整個清江最大的起源,如果靖國能充分利用清江,他就能直接將後勤補給推進到景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