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生意嘛!不寒磣!(1 / 2)

這本書,看得澹台明月和崔岩內心激蕩不已。

怎麼說呢?這本書可以說是給了封建完整的法理和可行性。

雖然按照此書的規定,大陸之內為華夏天子居所,大陸之外為藩臣為天子牧民之地,並且還有明確的貢賦要求。

可不是前朝那種簡簡單單的世家每年包稅那麼回事。

而是有明確的稅收要求。

若是準確一點就是每個藩臣都是一個分公司的總裁,而天子是股東兼董事長,隻不過董事長平日裏不怎麼管事,隻在大事上關注一下,但其他的事情還是交給總裁和下邊的經理們處理。

然後總裁們做買賣,養大了,每年隻要給總公司兩成收入,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

順道這兩成還能買來董事長的保護,隻要誰敢暗算你或者偷偷將你的公司奪走,董事長給你站台,幫你去搞他們。

這樣一來,上下層級關係也就一清二楚。

不過楊定在裏頭留了很多可操作空間。

藩臣對外夷稱大靖某某國,對內則稱某某都護某某邦。

都護府就是懸掛在每個藩臣頭頂的第一把達斯摩爾利劍。

按照楊定的設想體係。

應該是皇帝——內閣——宗人府——都護府——藩國——卿士——百姓,這一條完整的金字塔體係。

並且輔以文字、宗教、財稅、法律等手段,完成的殖民體係,上下一體。

如此一來,數代努力之後,這些藩臣有類華夏,或者幹脆就合並成為華夏的一部分,也就順理成章。

這才是文明的輝耀,完整的殖民方法。

而不是掠奪式的殖民。

掠奪,那是摧毀,而楊定的設計是小規模投資,長期持有,緩慢增值。

總有一天,這些藩國都會成熟,然後輕鬆吃下。

畢竟不肖子孫總是比英明後代要多嘛!

當然,這個太緩慢。

澹台明月和崔岩雖然開拓了見識,但也不會傻乎乎的王自己的國家裏搬,因為他們各自的國家情況不同靖國。

靖國的世家是被解決了,可是西北棘國的古老貴族還在,甚至還需要妥協才能協助棘國的皇帝、皇太子完成吞並西陲,東進中原的恢宏大業。

而狼國現在的體製雖然在變,但不臣之人野心勃勃,主要是陳品留下的鍋。

他封了自己的宗親兄弟和功臣為三十六王,沒人都有自己的封地,采用的稅製也是包稅法,雖然征稅的比較低,可是包稅製度之下,又有幾家百姓能過得舒坦?

所以如果推行這法典,崔岩能想象得到,自己轉身出去死在路上都是情理之中。

又不是人人都跟靖皇一樣,敢直接開科舉,同時進行直轄管理,盡可能的使用流官減少世家發聲的權利。

世家已經在政治上被楊定進行了閹割,但還不夠。

接著,楊定針對地方經濟進行調整。

首先地方經濟來源主要在土地。

那麼楊定一掃以前的純粹的土地兼並,改為合作社製度。

又不同於那個年代的大鍋飯,這個合作社表麵上是合作社,實質是公司體係。

“朝廷注資,百姓入股,一起發財。”的口號就是這麼來的。

合作社製度一開,相當於將一大部分農業人口變成空閑勞動力,加速工廠落地,來進行剩餘價值的剝削,也創造了工人階層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