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曆史,就是皇族和世家之間的決鬥。
直到侯景餓死老板,血洗烏衣巷,這才讓南方的世家一蹶不振起來。
所以楊定吸取教訓,選擇放緩腳步,搶先一步清洗世家,接著培養軍人素質,並且再教授砍人技術之後,將之盡可能轉為地方底層官員,或者送入理工科學府內做最後的謀算。
一旦軍人有掌握權力的打算,下場就是被楊定丟去當研究人員,隻能呆在軍策院或者軍研院內總結教訓經驗和研發新準備。
所以士兵們讀書是必要的,不讀書容易被忽悠,讀書了也不代表不會選擇加入利益集團,但讀書是個好東西,因為他延緩了軍人集團快速成型的速度。
用文化卡死軍職的升遷,目的就是為了將大部分又菜又愛玩的家夥卡死在中低層,隻要他們沒有機會爬上來,就能減少國家的混亂。
但要是刷出了文武全才之人,那可真是血賺。
所以原本對於乞活軍內學華夏軍中讀書感到不解的地方頭子們一看,也不由得嘖嘖稱奇。
隻是當他們聽說往後在軍中如果文化課不過關,那想要升任將軍等職務就別想了,不由得一個個怨聲哀哉。
好在爵位不受影響,但如果不能往上走,分潤到的功勳必然會少很多,這就讓他們很難受了。
這就是軍隊內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可以加強凝聚力,可以傳遞榮辱觀,更能讓他們不被野心家隨意操控,並且有完整的軍銜製度,一旦戰鬥起來主將陣亡,剩下的人也能立刻接替成為新的主將。
這就意味著不用死守百分之二十的傷亡陣線,按照華夏如今的最強戰力來看,上線能鎖到百分之五十。
因為是有先例的。
馮衝和林匡山所部,戰損率高達百分之六十而不崩潰,死死拖到了援兵到來,這還是在初期剛剛完成軍銜改革的時候。
經過這十幾年的磨合,如今的華夏軍隊早已今非昔比了。
所以讀書真的很重要。
楚雲飛見到了本次北伐,第一路統帥年紀輕輕就躋身殿堂之上的高一派。
高一派受封苑陽侯,打完了第一次吊民伐罪戰役,幫助雲國死守下來,並且成功吞並了吳國北部的疆域之後,就一路隨著大軍西征,征討萬島之海上的化外蠻夷。
屢立戰功。
然而就是他之所以升得快,更重要的還是他哥哥厲害。
高一海在就任帝國理工大學這個神秘組織的時候,好奇的學起了理工科資料,主導開發了電動機,成功完成了帝國理工大學內的第一座風力發電機,而且還一發不可收拾的開發了“工業母機”機床。
這樣一來,靖國就可以越過蒸汽機時代,轉進內燃機。
畢竟有了機床可以生產處更多精密的儀器,為什麼要死守蒸汽不放?
但因為這些東西功勞太大,高一海本人又是太監,也不打算留下什麼功勞,於是請皇帝獎勵給自家弟弟。
往後高家的榮光,就全靠高一派幫扶,他也無欲無求,專心搞研發。
於是楊定也沒客氣,給他安排了官職,再賞了一批資金給他,然後安排人去給高一派加點軍職,趁著這一次北伐,將他推到第一路統帥位置上。
一來是他有北伐經驗,二來第一路是先鋒,要過大江,要跟剩下實權君主們談判去留的。
說白了就是武裝遊行一波,看看這群家夥的意思。
不願意當華夏的人,那就死吧。
沒什麼好說的。
https://www.biqiuge8.com/book/27180/68804421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