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結束以後,緊湊的賽前儀式進行完畢,雙方球員分邊對壘站立,主裁判分別向兩邊的門將示意得到舉手回應後,吹響了開場的哨聲。
背水一戰的湖南隊確實已經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勇氣,從陣型上也能夠看得出來。湖南隊的首發陣型是3-2-3,整體的作戰思路也非常明確,就是敢於在前場投入兵力,始終對廣西隊的後防保持足夠的壓力,利用局部範圍內的以多打少,盡快實現進球,並將優勢維持下去。
廣西隊則是依然沿用習慣的3-2-1-2陣型:歐陽o海與李威振領銜雙前鋒,吳啟正前腰,齊人福換下了上一場拚到虛脫的敬一舟,與徐特構成中場屏障,三後衛則是蕭驍、阮佩、謝展,守門員丘力。上一場麵對身體占優的對手排出單鋒陣型,屬於球隊的臨時應變之舉,而本場的首發陣型才是球隊本來的麵目。
相對於對手的勢在必得、全力一搏的亡命架勢,廣西隊則是穩妥起見,力圖在開場就摁住對手劈出的三板斧,繼而進一步去消磨瓦解對手的銳氣,以達到讓對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目的。
這場兩個南方相鄰省份的對決被人戲稱為“兩個蠻子的戰爭”,也是有點調侃的意味。湖南人經常被稱為“湘蠻子”,雖然不無貶義之意,但從中也是可以看出湖南人身上的那種頑強與果敢的品質,認可了自近代以來形成的強悍戰力;廣西則是素有“南蠻之地”的別稱,這裏的人也被稱為“南蠻人”,說的就是這裏的人野蠻不開化。
如今,這兩個蠻子的相遇也是充滿了話題性。在廣西隊以老將馮子材率領的廣西狼兵大破法國人豪取鎮南關大捷自居的時候,湖南隊早已自詡為鎮壓了廣西太平天國起義農民的湘軍,雙方可謂寸步不讓。
擁有發球權的湖南隊也絲毫沒有客氣的樣子,憑借著開球的優勢,陣型迅速前壓,湖南球員迅速進入廣西隊的半場,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和靈活的跑位,廣西球員窮於應付,湖南隊發起的開場攻勢一浪高過一浪。
湖南隊的三名前鋒是9號、10號、14號,三人各具特點,在跑位上也看得出來是經過一定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章法和套路。9號居中放置,背身拿球能力較強,身高也達到1米72,並不懼怕廣西隊的高中衛逼搶;10號的跑位比較靈活,位置也沒有固定死,中鋒、影鋒、邊鋒都隨時可能出現,與9號的連線比較頻繁;14號更像是隱藏在9號和10號身後的一個影子,跑位比較賊,習慣在外圍遊弋,關鍵時刻的突然提速前插讓人防不勝防。
湖南隊的兩名中場7號和8號,活動範圍巨大,兩人通力協作就能夠牢牢鎖住中場,都有一腳遠射能力,腳下速度也不慢,邊路包抄助攻能力很強。
湖南隊7號拿球後看了前場一眼,大腳把皮球往前踢,中鋒9號搶在阮佩破壞之前,輕巧地用頭將來球往回一點,跟上的14號不停球,直接把皮球從蕭驍和阮佩露出來的肋部地帶傳了進去,10號高速前插,扣過蕭驍的封堵之後,直接抬腳施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