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星期六,正值周末的黃金時段,兩場半決賽也吸引到了不少的當地居民前來觀看,密密麻麻的人群保守估計有一兩千人,這也是開賽以來最多的觀眾人數。
這也與對陣形勢有關,無論是上午的德國vs英格蘭,還是下午的巴西vs克羅地亞,均是吸引眼球的強強對話。
歐洲人都是熱愛生活、喜愛足球的,高水平的足球比賽往往是他們的最愛。
對於這屆學生賽事,一開始不夠關注,那是因為賽事的精彩程度還不足以讓他們動心;
但隨著比賽進行到半決賽,精彩程度早已遠非昔日可比,他們自然就會趨之若鶩。
英德又是繼英阿之後的一對著名冤家,兩者都是歐洲足壇的傳統強隊,一個自詡“大陸最強”,一個自封“現代正統”,誰都不服誰。
在兩隊近百年的恩怨史之中,德國以出色的戰績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在四年前的英格蘭歐洲杯上,又是鐵血德國將驕傲的東道主淘汰出局;
英格蘭直到今年的歐洲杯,才憑借阿蘭·希勒的頭球轟炸戰勝了德國,打破了34年不勝的魔咒。
這場業餘比賽同樣延續了彼此不對付的節奏,雖然不如上一場的英阿大戰那樣慘烈,但場上對抗的激烈程度同樣不遑多讓。
上半場,憑借小胖魯尼的暴力遠射,英格蘭先撥頭籌;
頑強的德國人又一次麵對落後的局麵,得益於他們流淌在血液深處的強勁因子,在下半場迎來逆轉時刻,連入兩球,後來居上地鎖定了勝局,又一次笑到了最後;
不可思議的德國人,這一次更是在英格蘭人的麵前證明了英格蘭名宿萊因克爾的那句“至理名言”,可謂最高級別的黑色幽默。
麵對著突然而至的大雪崩,英格蘭的這些小夥子傷心欲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冤家踩著自己的身體晉級決賽,真的是“親者痛、仇者快”,實在是欲哭無淚。
在另一場半決賽中,來自南歐的“冒牌”巴西隊終於碰上正版巴西隊,兩支崇尚攻擊打法的球隊也是火力全開;
比賽打得很開放,高潮迭起,各種精彩的傳控畫麵無不讓人驚歎,尤其是那種個人技術與團隊配合結合到極致的場麵,更是讓人心馳神往:足球,原來還可以這樣踢!
這場對決也堪稱本屆邀請賽最具技術含量的一場比賽,足以代表賽會最佳,觀眾的熱情回應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這場天王山對決當中,山寨貨明顯比正版貨技高一籌,東道主以3:2拿下了對手。
克羅地亞的核心摩德裏奇,依然在這場比賽中擁有超神的發揮,神乎其技的傳球與控球,將桑巴才俊們耍得團團轉的個人技術;
魔笛就像《龍珠》裏的短笛大魔王一樣具有無窮的魔力,憑一己之力將球隊抬進了決賽,他擁有不可限量的未來。
在場邊認真地看完比賽後,李威振也是感慨不已。
兩場比賽的水平都非常高,歐美人的技術和球感確實是好,打出來的整體配合確實遠在他們之上。
都是同齡人,但他們的意識和職業素養,能夠看得出來是從小就接受到係統而專業的訓練,吸收進職業梯隊以後就能夠無縫對接地進行培養。
他雖然接受了半年的梯隊培養,出國前還是能夠沾沾自喜,感覺自己的水平已經不錯,但出國踢了幾場球後,尤其是現在看完了兩場半決賽,他十分汗顏,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