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國青隊開始進行抵達上海後,針對邀請賽對手的賽前適應性訓練。
根據賽程安排,第一個比賽日(5.1)的對陣情況是蘇格蘭vs奧地利,意大利vs南非,中國隊輪空;
中國隊將在3日的第二輪比賽當中迎戰本次邀請賽的第一個對手蘇格蘭,因此,今天的訓練更多的是圍繞對手的特點展開。
蘇格蘭隊實力強勁,他們是以歐洲區第二名的成績進軍西班牙,在半決賽中淘汰的對手正是中國隊在世青賽小組賽中的最大對手捷克。
蘇格蘭進攻犀利,打法簡潔明快,中前場銜接好,推進十分迅速,中前場的三架馬車配合默契。
這是一支典型的歐洲球隊,中國足協安排這個對手的目的十分明顯。
根據這一情況,在今天的訓練中,呂居仁特意安排了申花二隊的球員完全模仿蘇格蘭的陣型打法,進行了15分鍾一節共四節的練習賽。
在比賽中,呂居仁十分強調通過中場的逼搶,這也是他一貫的要求。
在進攻套路的演練上,球隊立足中場,重點練習中路滲透和分邊兩種模式。
前段時間細化基礎的練習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賽中盲目出球的現象有所減少,射門的準確率有所提高,局部範圍內出現了一些有創意的配合場麵。
5月1日,國際勞動節,繁華的外灘人流如織,有很多是特意趕來上海觀看此次邀請賽的各地球迷朋友,能容納三萬五千人的虹口足球場很快便呈爆滿態勢,進一步助燃黃金周的火爆氣氛。
在半小時的盛大開幕式過後,比賽正式開始,首先進行的是蘇格蘭與奧地利的比賽。
開場2′,蘇格蘭8號馬克·威爾金森接應17號大衛·波普前點回蹭,一腳勢大力沉的淩空轟開了奧地利隊的大門。
利用簡潔高速的傳遞,蘇格蘭隊在場麵上占據優勢,奧地利隊憑借頑強的防守與對手周旋。
防守一向是奧地利隊的傳統優勢,在比賽中,強大的蘇格蘭隊除開場發動閃電戰取得領先外,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有效地威脅到對手的球門,直到下半場,87′,在經過八腳不間斷傳遞後,由11號格林漢姆·多蘭斯打入致勝一球。
奧地利隊隻是憑借21號高中鋒馬爾科·阿諾托維奇在補時階段頂入挽回麵子的一球。
比賽的結果延續了雙方在歐青賽中的表現,蘇格蘭進攻犀利,奧地利防守穩健,兩支歐洲一矛一盾的對決擦出不少精彩的火花,吸引了到場觀眾陣陣掌聲。
隨後意大利與南非的比賽則顯得十分沉悶,最終以0:0收場。
盡管已是晚上休息時間,呂居仁仍在會議室裏對著筆記本電腦的比賽錄像進行著分析。
蘇奧之戰所展示出來的技戰術水平給他很大的觸動,歐洲球隊果然是歐洲球隊,節奏掌控、進攻創意、防守銜接……
細節處彰顯出歐洲足球的現代化,在這點上非但這隻精心打造的國青隊難以相較,即使是成年國家隊也仍難相媲美。
呂居仁一向重視中場的構建,十分強調中場的截斷與組織能力,而在這場比賽中,兩隊在中場方麵的布置都有不少亮點。
蘇格蘭的中場極富活力,後腰馬克·威爾金森前插意識強,進攻時推動整條中場整體壓上,退守時又能迅速回防到位,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十分緊密;
右邊前衛格林漢姆·多蘭斯速度快,進是邊鋒,退是邊後衛,位置根據場上情況來靈活調整,甚至還會與中前衛換位,跑位飄忽而詭異;
中鋒大衛·波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站樁中鋒,他的主要作用是牽扯、拉伸對方防線,或前突,或後撤。
三名核心球員配合整體多變的跑位,大大加寬了中場的覆蓋區域,通過整體方式傳遞的皮球到達前場時,射門方式頓時豐富了起來。
蘇格蘭中場的特點可以歸納為“靈活”,而奧地利能在相當長時間內有效防禦對手的整體滲透,就在於他們“封擠”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