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迷失(1 / 2)

王供清替下的是前腰朱立業,少打一人的中國隊在前場隻剩下一個孤獨的孫辛吉,其餘球員全部後撤,以穩固後場為首務。

西班牙流暢的攻勢因為這一出鬧劇而暫告一段落,中國隊才有機會喘息,確保了比分沒有被進一步拉大。

下半場,中國隊對陣型進行了調整,將中前衛唐龍的位置後移,兼顧後腰的職責,緊密兩條線的銜接,同時要求邊路球員收中,取消無謂的助攻,進一步加強對球隊中路的保護。

呂居仁不敢奢望這場比賽能有太大的起色,他的所有調整均是建立在限製對手傳遞自由的基礎上,強自將外放的邊路球員回收中路就是他的主要措施,因開場進球的刺激而大肆壓上助攻的邊路球員在上半場大部分時間碌碌無為後,經過教練中場休息的嗬斥後,也開始變得老實。

隨著中國隊龜縮到中場,西班牙的中路滲透受到限製,開始通過分邊的方式來扯動中國隊的防線,定下心來固守的中國隊反倒顯得比上半場從容得多,一時間,場麵上形成了西班牙主攻、中國主守的矛盾相對局麵,略顯沉悶的你進我退局麵讓人頗覺無聊。

龍除了上半場那次驚豔助攻,此外就無更多表現,他的前插助攻依然賣力且毫不惜力,但牢牢掌控皮球的西班牙隊盤踞在中場,中國隊渙散的中場形同虛設,彷如被架空般,龍也隻能做著一次次的無球跑動,像隻亂竄的無頭蒼蠅。

跟日本這樣的亞洲技術流對抗,中國隊還能勉強應付,但真正麵對西班牙這樣的控球高手,他們根本不知道北在何方,曾經自詡的“中國技術流”在這樣的絕對劣勢下顯得相當可笑。

明眼人都看得出拙劣的中國隊在追求一種理想主義,更不用這種理想主義的倡導者呂居仁?

下半場時,看著被壓縮到己方禁區前沿的球隊陣型,呂居仁開始迷茫,這種無心亦無力的無助表現讓人十分絕望。

盡管是後衛出身,但通過遊曆列國那幾年,呂居仁深刻意識到中場的重要性,一度瘋狂的迷上了南斯拉夫時代那種秀美的中場控球打法,看到日本和韓國兩個鄰居立足中場的做法不斷取得成功,他堅信中國球隊同樣能夠做到。

亞青賽死裏逃生的表現,讓他意識到邊路的重要性,但作為世界潮流的中場情節同樣無法割舍,直到現在真正麵對中場技術流代表,他才看到球隊的差距,明白之前想法的不切實際。

堅持中場的想法肯定沒有錯,但以中國球員現有的培養體製與方式,還培養不出那種高智商的大腦球員,中國足球的水平還是停留在長傳衝吊的英式足球時代,落後世界足球半個多世紀,甚至跟韓日也有二十年的差距。

這種理想與現實嚴重脫節的悲劇局麵,很像一百多年前康梁倡導的那場維新運動,理念是先進的,但體製是落後的。

呂居仁就是中國足球的梁啟超,他熱血沸騰的希望通過打造全新的龍之隊來改變舊有的習氣、麵貌,因此他極力拒絕醜陋難看、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邊路打法,一意孤行的唯中場至上,理想是個故事,但現實卻是場事故。

隨著比賽的進行,半摸不到皮球的中國隊越來越絕望,到後麵甚至出現了9名後衛的壯觀場麵,少打一人的中國隊徹底放棄了進攻,全力封堵西班牙的進攻,但終究不能如願。

77′,西班牙隊在經過1腳的不間斷短傳及結合長傳轉移後,成功的將皮球傳進了中國隊的球門,是的,當時的皮球真的是被傳進去的,最後一腳的傳遞者卡佩爾麵對空門完全沒有用力,隻是用腳弓輕推;

89′,右路的馬塔在與中路的布埃諾做了一次範圍的撞牆配合後,抽射球門近角得手,最終鎖定了這場大屠殺的最終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