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賽前一天訓練的結束,中意兩隊進行簡單點評小結以後,從各自的訓練場返回到住地,吃過晚餐,很自然就會去觀看正在進行的三四名決賽。
盡管這場比賽已經與他們沒有一點關係,但大家還是難得的以一種閑適的心情去坐山觀虎鬥。
隻不過,在觀球心態上,中意雙方又有些許不同。
意大利球員多少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無論西班牙還是捷克,他們在去年歐青賽當中的表現,是遠在意大利隊之上的。
但如今,被看扁的意大利進了決賽,而西捷兩個曾經的勝利者,現在隻能淪為爭三四名的悲慘下場;
尤其是東道主西班牙,居然給一幫中國人淘汰,十足的在家門口搭台給別人唱戲;
這與去年德國世界杯上,意大利在半決賽裏親手將東道主淘汰出局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現在想來,更添幾分酣暢淋漓的痛快之感。
中國球員則不然,盡管神奇的晉級決賽,但有自知之明的他們對這兩個手下敗將,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整體實力肯定在他們之上,抱著觀摩學習的心態在細細觀賞雙方的表現。
熟悉歐洲足球的球迷會驚奇的發現,歐洲的賽會製比賽都是沒有設置三四名決賽的;
無論是歐洲杯,還是歐冠或聯盟杯,又或者是已退出曆史舞台的優勝者杯,清一色都是看不到這場比賽的,這在全球都是獨一檔的存在。
高傲的歐洲人固執的認為,通過兩場半決賽決出兩支決賽球隊以後,失利一方的使命即已完成;
再逼迫失利者強顏歡笑的來場“最後的救贖”,這無異於在他們的傷口上再撒一把鹽,是非常不人道的一種安排。
更主要的考量就是,為了這場雞肋一樣的三四名之爭,而造成球員受傷就非常得不償失;
畢竟球員都在俱樂部裏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傷病不僅直接影響球隊的成績,對球員個人收入也有極大的傷害。
在商業利益至上的歐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雙輸選項,自然就不為人所接受;
哪怕全世界都風行,他們都要逆流而上,驕傲的歐洲人就是有足夠的底氣,對這個累贅說不!
有了這個默契的共識,能夠預見這場比賽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待見,哪怕有東道主的參與,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作為西班牙經濟實力和體育氛圍最為濃鬱的首都馬德裏,湧入現場觀看比賽的人數不足五千人,與此前動輒上萬人的熱絡場麵完全不同;
觀眾也是毫無生氣,整場比賽都是在一種波瀾不驚的氛圍裏進行,哪怕有進球產生,大家也隻是例行公事的鼓鼓掌而已,毫無激情可言。
觀眾的冷漠也直接反映了場上雙方的真實心態,是役兩隊都大量派上了替補;
最後一場比賽,讓出場機會不多的替補上場去充分感受大賽氛圍,這趟世青之旅也總算有所收獲。
這場榮譽之戰唯一的爭奪焦點隻剩下射手之爭。
6場比賽過後,捷克的費寧以7粒進球與巴西的帕托並列射手榜首,本場比賽隻需有進球就會獨占榜首;
西班牙的馬塔則以6粒進球,與其他5人並列射手榜第三名,此役在費寧沒有進球的情況下,隻需要2球以上,同樣有機會奪取金靴獎。
所以,兩隊在大量輪換人員的情況下,依然把這兩人留在首發陣容,意圖不言而喻,為這場無聊的比賽保留了一個懸念。
比賽開始後,替補們積極的態度也使得場麵不至於太過蒼白,雙方你來我往的攻守轉換還算激烈,不時還是能夠吸引到觀眾席上稀拉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