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腳盆當地時間18:30,2008年世俱杯首場半決賽,在東京國立競技場展開對決。
頗有意思的是,這場比賽的兩支球隊都是首度在洲內掄元,進而首次獲得了世俱杯的參賽資格;
換句話說,這場半決賽就是兩隻菜鳥的遭遇。
相對於直接晉級半決賽的種子球隊基多來說,先戰一場的玉城能夠跨過東道主球隊的關卡,則顯得頗為不易。
早在今屆賽事開打之前,南美與亞洲的兩支代表就非常吸引眼球;
除了兩隊相似的軌跡以外,相類似的風格也很難不讓人進行比較;
作為兩支異軍突起的平民球隊,有限的實力及過於偷雞的反擊風格;
媒體一致看衰他們,認為他們難逃一輪遊的命運;
無論是基多,還是玉城,無疑都是世俱杯創辦以來,南美與亞洲最弱的代表球隊;
任一個對手與之相遇,都有戰而勝之的底氣;
但陰差陽錯之間,這對賽前最不被看好的難兄難弟,居然就這樣碰頭了;
一時之間,從媒體到球迷,都對這場“南南對決”充滿了無限憧憬和期待。
相對於明天那場強弱分明的比賽,這場伯仲之間的對決代表著無限的可能;
出現任何結果的懸念叢生之感,也讓觀眾欲罷不能。
盡管玉城在上一場淘汰了鹿島,但這支華夏球隊憑借沉穩的表現,已經贏得了不少當地球迷的尊重;
如今他們代表的是亞洲,如能淘汰基多這個最弱的南美球隊,世俱杯決賽將首次迎來亞洲代表,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這從觀眾席上的盛景,也能夠得到驗證。
盡管開賽前一個多小時就下起了雨,但能容納六萬多人的東京國立競技場,也陸續湧入了上萬名觀眾;
對於一場沒有主隊參與的比賽,這已經非常不易,腳盆成熟的體育氛圍也可見一斑。
從賽前的轉播畫麵上,鏡頭很快便出現了兩名大腕:布拉特與貝肯保爾。
這場半決賽的關注熱度,就可以想見了。
賽前,抽到主隊簽的玉城得以優先選擇上白下藍的主場球服,客隊基多則是身著一襲黑色的客場隊服。
玉城玉柴還是沿用他們習慣的4231陣型:後防線依然是穩定的龍天、王朝陽、林裕煥和謝展的四人組合,傷愈複出的麥奇釗與田野構築雙後腰組合,三中場是李威振、米楚和徐特,單箭頭瓦爾迪,守門員丘力。
基多體育大學則祭出了4141陣型:四後衛是雷斯科、卡勒、N阿勞約和卡爾德隆,後腰坎波斯,四中場博拉諾斯、烏魯蒂亞、W阿勞約和曼索,前鋒比埃勒,門將塞瓦羅斯。
本場比賽當值主裁是來自茜班牙的昂迪亞諾,隨著他的一聲開場哨響,比賽正式開始。
獲得開球權的是基多。
比埃勒將皮球向前踢,身旁的烏魯蒂亞一腳將球向後踢了回去;
身後的W阿勞約準備接球,看著衝了過來的瓦爾迪,1米73的他並沒有慌,做出了迎球動作;
引得鶯國人調整重心以後,卻靈巧的一漏,將皮球漏了過去,再反向進行接球;
一下子就甩開了對手的逼搶,W阿勞約將南美球員的靈活特點,充分的展現了出來。
晃開瓦爾迪後,W阿勞約望了一眼左路快速插上的博拉諾斯,直接搓出了一記過頂球;
皮球傳得很雞賊,落點恰巧是位於前衛線與後衛線之間;
無論是右前衛徐特,還是右後衛謝展,與皮球基本上都是等距離的;
即使是最近的玉城球員——右後腰麥奇釗,距離皮球同樣不近;
厄瓜多爾人的這次傳球,恰巧傳到了玉城隊防線的薄弱地帶;
全力衝刺的博拉諾斯,很默契的搶占了這塊區域。
看似不經意的一次傳球,卻體現出了南美球員紮實的基本功與敏銳的觀察能力,亞洲球員的差距一覽無遺。
控穩皮球以後的博拉諾斯並沒有過多的粘球,一看中路的烏魯蒂亞在主動向自己移動,很幹脆的將球推了過去;
傳完球後,博拉諾斯並沒有停在原地等球,而是徑直向前插,提供一條出球線路的同時,也把玉城右後衛謝展帶走。
W阿勞約在另一側也進行橫向移動,又吸引了玉城左後腰田野的注意力;
再加上頂在前方的16號前鋒比埃勒,烏魯蒂亞的四周瞬間就擁有多達三條出球線路,南美人善於創造傳球空間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31歲的烏魯蒂亞是一名厄瓜多爾球員,傳球隱蔽多樣,突然送出的直塞球更是像手術刀一樣,能在瞬間撕開對手嚴密的防線;
24歲的比埃勒是一名阿艮廷前鋒,跑位飄忽、爆發力強勁,經過這個賽季的磨合,兩人已成為基多前場最為犀利的攻擊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