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黑過門(1 / 2)

自古妻與妾都是尊卑分明。

是妾,轎子進的就是側門而非正門,嫁衣顏色也是嬌豔地桃粉,娶妻時那滿天滿地正紅是不會有了,隻有房間裏麵那一對燃燒跳動著地紅燭和被蠟燭映紅的臉。

對於這些蓁蓁是不甚在意,人就是這樣吧!所有的不甘、遺憾或是失落都是來源於有所期待,沒有期待反而容易淡然麵對。

一頂軟轎,在日暮前把人送到了文家,悄無聲息地沿著曲曲折折的石板路,走過的都是熟悉的巷子,不長一段路,感覺走了許久,到家天已經黑了下來。一路從後門進了家去,在後院落轎,便有老嬤嬤來接應。

“姑娘,一路上辛苦了!”說話間,已有一雙手伸過來扶住蓁蓁,把人攙下了轎。

“謝過,嬤嬤!”蓁蓁抬頭看了看,隻見幾位小腳嬤嬤清一色著棗棕色素緞夾襖,手中攥著各色手帕,各人臉上略帶著幾分笑意,眼光卻四處打量著這位新來的姨太。

“姑娘,後廳略坐一坐,吃口茶。”為首的嬤嬤站了出來,說道:“老太太、太太、小姐們此時正在用晚飯,先生前日省城應酬去了,臨去前說家中一切由太太安排,請姑娘稍坐片刻,待我去回了老太太、太太,再請姑娘去敬茶”說罷,轉身便去了。

蓁蓁由人引著坐定,就有小丫頭端了茶水上來。天青冰裂紋樣茶碗造型恬淨,茶是新歲的鐵觀音,啜一口茶,四處環視屋中擺設,聰明如她自然看出主人家不願意顯山露水的低調,但是一花一草、桌椅陳設得精致典雅又讓人不敢造次。

剛才嬤嬤們稱呼的“先生、太太、小姐、應酬”皆是新式名詞,雖然自己也讀過不少書,戲文中高門顯戶也聽過許多,但真來到這樣的地方,滿眼皆是自己未見未聞之精巧細致,難免感覺到局促不安,生怕一點錯漏被下人看去成為笑話。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剛才那位老嬤嬤又踮著小腳緩緩走來,說道:“姑娘,請跟隨我去見過老太太、太太、各位小姐吧”

順著廊下七彎八拐轉過三進院子,走過之處皆是隔五步就掛著一個洋紙糊的燈籠。

大門往裏的頭兩進院子是兩層的走馬轉角樓,窗戶有的開著有的閉著,燈火或明或暗,燈火映襯出窗戶的輪廓流暢而層次分明,像是一出出正在上演的皮影戲。

小時候聽父親說過,那些窗都是專門從劍川請來大師傅親自雕刻而成,單那一扇窗戶的價格也夠自家吃上一個月,這一路走過,究竟有多少扇也是數不清楚了。

這富貴,不是她親眼見過,又如何信得?

待進到第三進院子,最是氣派講究。

主樓足足建成了三層,比衙門還要高出一層,依山而建實打實的成就了俯瞰全鎮的氣勢。每一層樓都點著一圈燈籠,在黑暗中勾勒出整個建築的輪廓,輪廓邊緣淩空挑出,簷口像極了善舞地水袖,幹淨利落拋向空中去。

走近了看,樓梯下歪著一個半大丫頭,泥金地圓臉盤用紅頭繩紮出兩個衝天辮,手裏正撫弄著一隻綠眼睛的長毛波斯貓。

這丫頭一雙吊梢眼瞥了來人一眼,似笑非笑地說:“陳嬤嬤,讓我好等!老太太今晚多進了一碗蓮子銀耳粥,說是要找點樂子打發打發消消食兒,太太便命人喚了喜福社的來唱花燈。現在,都過去戲台那邊了,老太太命我來把嘀嘀抱去,順便等著你們來了,帶你們一並過去呢!”

說話間,隻聽見左邊院子熱鬧聲一起,鼓點也打了起來。

“呀!都開始了,趕緊走吧......”

主樓的左邊又是一進跨院,地盤比前邊三進院子要略小一圈,細看別致之處卻又是更勝一籌。

東西南三麵依舊是兩層的走馬轉角樓,窗扇滿麵鏤空雕刻,顯然較外麵所見更耗費功夫,糊上了牙白地上好棉紙,棉紙的映襯下雕刻人物花鳥躍然眼前,有幾分工筆畫的意趣。

簷廊下放著幾個青花瓷盆,分別種上梅蘭菊,打理修剪得宜,平添了許多生機。

奇的是,北麵兩層小樓向院心中凸出,一層就是個小戲台,這樣的格局卻是從未見過。

此時,戲班子已經在台上唱了起來,二樓窗戶看進去熱熱鬧鬧一群神仙般地女兒家正在嬉笑鬥牌。

蓁蓁不覺看呆了,當真不是來到了神仙居所嗎?

方知,剛才見到的不過是個小丫頭,就穿戴得半點不輸外頭生意人家的小姐,幾乎就錯認了。自己這番穿戴原以為已算上得了台麵,可如今才進院子見到一個丫頭,心中已然暗自打鼓。

“姑娘.....”陳嬤嬤輕輕推了她一下,提醒道:“該去請安了”,說著伸手向戲台對麵南邊的廳堂點了點。

蓁蓁恍然回過神來,理了理衣衫,快步來到廳前站在門檻外站定。

“老太太、太太,葉姑娘來給您二位請安了!”陳嬤嬤滿臉堆著笑,拱手站在廳裏。

“嗯,來啦?”一個蒼老地聲音問

陳嬤嬤訕笑著回道:“是的,按照黃師傅算的時辰進了門。因老太太、太太、小姐們進晚飯,不敢擾了,在廊下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