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把禮送到府上去,人也就有提前去拜訪的由頭。一番回憶往昔,都督果然沒有忘記當年情誼,何鬆很是感動。
都督當然也想起了何鬆獨子的事,不禁唏噓感歎了一番,借此機會子錫也得以在都督麵前露了個臉。
“後生可畏啊!當下正是用人之際,這後生器宇軒昂,必定會有一番作為。哈哈哈……老何,你眼光不錯。”都督說。
在何鬆眼裏,有唐都督這句話,興師動眾的跑這一趟就不白費。
別看何鬆平日粗枝大葉,禮物送得雖有些俗氣,卻是頗有深意。唐都督戎馬出身,現在又坐大一方,對當年跟隨自己的弟兄從未薄待過。在這些舊部心中,都督好,他們自然也是好的,在這特殊的時局環境下,沒有比“如意”二字更好的禮物了。
直到赴宴結束回到黑井,何鬆都沉浸在“如意”的氣氛之中,一方麵盤算著此次結交的關係中,對自己的生意會有極大助益;另一方麵都督既然說了那些話,接下來要給子錫安排個差事,也隻是時間問題。
一切,都是這樣順心如意,總之,何老爺心情不錯!
回來後第一件事,便是備上厚禮,再帶著楊老爺、文孺人兩個幫閑的去拜訪文遠興文老太爺。
何鬆明白,在文家無論從輩份還是族中威望來說,文老太爺說一句話,大家都是要聽的。
他這麼鄭重其事地去拜訪,自然也不是隻為尊敬長輩,去喝口茶聽兩句教訓這麼簡單。
文老太爺家就在鎮上,主街上的一條小巷子走進去十來步,左轉上幾步坡,看見一方寂靜小院就是。
紅砂石堆砌地門口掛著一個小木牌,修長地小字寫著“靜廬”二字,隔著一人高的院牆伸出了幾竿翠竹,這就是文老太爺的府上了。
下人進去通報過後,將來人請到了院中坐下,文老太爺走到院中,招呼何鬆等人在院中瓷凳上坐下,便吩咐下人去倒茶出來。
“文老太爺!自文家家宴後,別來無恙啊!”何鬆來到這裏,居然也收起來了往常的跋扈,客套起來。
楊老爺、文孺人也跟著客氣了兩句。
文老太爺眯著眼睛,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輕聲說道:“何老爺、楊老爺,都是稀客!屋中簡陋,就招呼各位小院中落坐,請勿見怪。”
楊老爺哈著腰,點頭說道:“不會不會,天氣涼了,坐院中曬會兒太陽也好,哈哈……”
文孺人在一旁看著文老太爺,陪著笑臉,也搭不上話。
文老太爺卻不以為然,轉過去對著文孺人,訓斥道:“一天天的不在讀書上用心,看看你像個什麼樣?”
“您教訓得是……”文孺人也不敢說什麼,趕快站了起來垂下頭聽著,坐也是不敢再坐了。
楊老爺訕笑著打圓場,說道:“文家有您老在,何愁子孫後代不出息呢!嘿嘿……”
文老太爺抬了抬下巴,說道:“子孫自有造化,我一個快要入土的老頭,管不了這許多了。”
說完,他看了看來的三個人,開門見山地問道:“不知,今日何老爺光臨寒舍,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