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靜廬喧囂(1 / 2)

文老太爺家中,幾個人坐在庭院裏,心中各自懷著心事,浪費了杯中的好茶,真要論起杯中之物,隻能說是不知其味。

何鬆就喜歡直來直去的人,文老太爺既然開門見山地問了,正好對了他的味口!

他笑著看了看楊老爺,也沒說什麼。

楊老爺當然懂那個意思,把話接了過去,他諂笑著說:“文老太爺,您老人家莫說在文家,就是在鎮上,也是人人稱道的有識名士。今日咱們來,想請教的隻是一個孝字!”

文老太爺撫著胡須,想了想,哈哈大笑,答道:“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這個孝字兒,有何不解?”

“嗯!那麼何為不孝呢?”楊老爺點點頭,像是聽懂了,也不著急,又問。

“嗯?哈哈……楊老爺考我書呢!”文老太爺鼻子裏嗯了一聲,側過身隻管賞玩手中茶盞,顯然是不屑回答他。

楊老爺有的是江湖閱曆,倒是不在意這些,頓了一下,接著問:“文老太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是?”

“……”文老太爺沒有回應,心中猜測著這些話所為何來。

院子裏此時靜悄悄地,隻有牆角那幾竿翠竹不時發出的“沙沙”聲,小丫頭過來換了一壺水,又默默退開去。

楊老爺喝了口茶,眼神望向何鬆,何鬆朝文孺人點了一下頭,文孺人會意,站在一旁說道:“在文家,您老人家是長輩。晚輩覺得,現在偌大一份家業,將來若落得無人承繼,怕才是最大的不孝啊!”

原來,他們是為這個事情來的!文老太爺恍然大悟。

文老太爺心生厭惡,子圭、子錫都是他看著長大的,也不是對誰有偏愛,但是長幼有序的道理誰又不懂?

再說了,文家的事,犯不著外人來插手!無利不起早的人性,他活到這把年紀算是看得透透的。

這些人沒有安什麼好心!

文老太爺想到這些,臉色很不好看,一伸手“啪”地把茶盞擱在案上,幾乎快要磕碎。

文孺人嚇了得跳了起來,向後退出去一步。

“你這東西!你父親文義好歹也是個讀書人,性格不說,風骨還是有的。怎的到了你這裏,就成了這等模樣?”文老太爺厲聲嗬斥。

見文孺人不敢回話,又接著斥責道:“功名上毫無建樹,祖上的敗得也差不多,敢在這裏說孝字,我本犯不上教你……哼!你母親還在世,先孝敬才是!”

文孺人被這一番數落得像是被扇了好一頓耳光,蒼白麵皮上緋紅至耳根,扭頭看了何鬆一眼。

何鬆眼角餘光都是鄙夷,不理他。

楊老爺笑著站起來給文老爺換了杯茶,捧到麵前,說:“所以說,您老人家才是文家的主心骨,不是?子孫後輩兒上,有點兒什麼年輕不懂的,還是要您老人家出來指點著!”

別看楊老爺這麼謙卑地打著圓場,既然來了,就不可能善罷甘休!文老太爺心中明鏡似的,且聽聽他們還要說出些什麼來。

“文兄說這話,是一心為著文家打算。子圭兄人品貴重,無論是經商還是為官,大家有口皆碑。隻是,做為一家之主,尊祖敬宗、傳宗接代同樣重要。相比起來,鄙人看子錫兄更適宜!”楊老爺緩緩說來。

原來是這樣的打算!

“文家的事兒還是得依照著文家的規矩來。”文老太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