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後山的路不太好走。
山勢十分陡峭,下山的路上都是何鬆的人,她們隻能沿著小路向山上去。
路全是石板鋪就,半夜裏已經有霧氣開始凝結,陰冷濕滑,平時都是轎夫抬著,此時嬌柔小姐們顯然走不慣。
沒有走出多遠去,已經氣喘籲籲,衣裙半濕。年紀小一些的小姐,都是小廝們背著,到處漆黑一邊看不清楚走也走不快。
跑了好半天,隻走出半裏多地,看樣子是來到飛來寺前,深夜寺門已經關閉。
眼看著,身後山路上點著火把的何家人已經追了上來,恰好王嬤嬤與寺中主持平時有些交情,便跑上前去叫門,請求庇護。
話說這飛來寺原來的名字是密塔寺,大約是明初洪武年間由高僧募資建造。原來也不是建在這金泉山上,而是建在對麵的玉碧山。
可奇的是,就在搭建大雄寶殿最後一根主梁時,無論如何搭不上,老師傅們也搞不明白是什麼道理,工匠無奈,高僧也隻能一心虔誠地向神靈禱告。
誰知,當天夜裏刮了一夜的狂風,電閃雷鳴閃爍長空,就這樣喧鬧了一晚。天亮時分,大家發現快要建好的寺廟不見了蹤影。
這事就非同小可了,正在大家萬分驚恐之際,有人發現對岸的金泉山巔絕壁處,居然就憑空有了一座寺廟。所在之處竟是一塊突出的巨石之上,似乎懸於山崖,險峻非常。
再一細看,那寺廟模樣規製居然與馬上要建成的密塔寺一般無二。高僧恍然大悟,領了眾人趕過去祭拜,原來這是天意!
自此,密塔寺也就改名為“飛來寺”,因為有此神通,飛來寺香火不斷,遠近聞名。
寺中主持大師年事已高,德行出眾,門下弟子不多,卻個個慈眉善目,有普度眾生之心。
雖然已經夜深,門外的又都是些年輕婦孺,還是把山門打開讓她們進去躲避。
這邊,前腳才進去,後麵何鬆帶著人已經追了上來。
待他們來到,山門已經緊閉,隻有主持大師孤身一人,著青灰色僧袍站在山門之外。
何鬆與主持是相熟的,何家年年香火供奉不斷,對於主持大師也十分尊重。
一看門外站著的主持大師,何鬆忙下馬來,迎上前去拱手示意。
主持大師雖衣衫單薄卻精神矍鑠,須發皆白雖在夜色中也透出一種讓人不敢冒犯地氣勢。
“不知何居士深夜造訪,所為何來?”主持大師聲音低沉,卻讓人聽來如沐春風。
還不等何鬆答話,他身後的下人就大聲答道:“快快把文家那些人放出來,我們老爺要找她問話!”
“放肆!主持大師麵前,容你亂吠,退下。”何鬆眉頭立起,嗬斥道。
說話的下人,諾諾地退下,眾人不敢再插嘴,隻舉著火把轉在寺廟山門周圍,火光照亮了半邊天。
“主持大師,深夜擾您歇息,實在過意不去。隻是今日之事緊急,不得不來!勞煩大師讓我等進去,我有話要與文家那女人談上一談。”何鬆客客氣氣地說道。
“哦!何事如此緊急,讓何居士深夜至此非要與文家女眷一敘?”主持大師垂目問道。
何鬆臉上有些不自然了,卻還是壓抑著脾氣,好言好語地說道:“大師,我的孫兒沒了,皆是文家那女人所為!我隻想好好問上一問,這一段公案總要有個說法!”
主持大師聽到這些,雙手合十口呼佛號:“阿彌陀佛!何居士請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