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反悔,可契約一簽,效力就產生了,想反悔是要吃官司的。
陳寡婦自然不想吃這個官司,所以她便一直想給彩娥物色個權勢滔天的大人物,就算是孫家拿契約來說事,也會礙於官威不敢說什麼。
從那以後,陳寡婦再也沒登過孫家的大門,就算是在路上碰見了也愛答不理的。不僅絕口不提娃娃親的事情,還不讓彩娥再跟孫秀才一起玩。
孫五雖然不會讀書,但臉皮還是要的,他堅信孫秀才有朝一日一定能高中狀元,到時候什麼良妻美妾找不到?也就沒再跟陳寡婦提這茬。
可是事情的發展方向往往跟人們預想的不太一樣。孫秀才連年考試,連年不中,考到二十六七了還是個秀才,而且還是個光棍秀才。
這回他爹孫五可犯了難,業沒立,家也沒成,指望兒子中狀元不上,不能連孫子也抱不了啊。
於是,他在心裏鬥爭了許久,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來到了陳寡婦的家門口,並且在那裏發現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年輕人。
要說轉機的發生,其實就在一念之間。
若是孫五當時沒能拉下老臉跑到陳寡婦家門口,便救不了這個年輕人。或者他拉下老臉到了陳寡婦家,卻因為怕惹上麻煩沒理會那個年輕人,也就不會有後麵的奇遇了。
這個年輕的外鄉人被孫五留在家中,每天無所事事也不尋活計,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但孫五覺得這年輕人無父無母,很是可憐,便也沒說什麼。
村裏人覺得很奇怪,他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這麼善良的人,就覺得孫五一定是對這個年輕人有所圖,搞不好兩個人之前有什麼苟且也說不定。
於是汙言穢語就在村子裏傳開了,說他養了個小白臉。
這個小白臉每日遊手好閑,到處亂竄。
村裏人背地裏說閑話的有,當麵翻白眼的也有,甚至小孩子還朝他吐過口水。可他似乎渾不在意,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積極在玉榮莊的周圍遊蕩。
終於有一天,小白臉的遊蕩收獲了豐碩的果實,他在玉榮莊附近的山上發現了一處玉脈。後來,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玉礦老板——宋員外。
從小白臉到宋員外的蛻變也許隻發生在一夕之間,村裏人對他的態度也馬上跟著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背地裏說過壞話的,開始主動打招呼;當麵甩過臉子的,成了最忠實的信徒;而那些吐過口水的小孩子,竟紛紛編起了童謠,歌頌宋員外的豐功偉績。
宋員外不傻,他當然知道這些哈巴狗的厚臉皮下藏著怎樣的醜惡獠牙,所以他對那些人的百般殷勤並不往心裏去,隻把昔日孫五對他的好以百倍相還,甚至提出要把玉礦所得收入的一半送給孫五。
那可是一筆巨財啊!
可孫五並不是個貪財的人,他隻拿了屬於自己應得的那份,並且都用作了孫秀才的教育資金。
這讓宋員外愈發覺得他是一個可靠之人,便將礦上最重要的事務都交給他。
孫五又成了玉榮莊炙手可熱的人物。
陳寡婦見孫家東山再起,慶幸自己當初沒把契約撕毀。
雖然之前曾對孫家的冷嘲熱諷,但她不要臉的功夫天下無敵,馬上就跟失了憶似的,到處說孫五的好話,說自己得了這門親事多麼幸運。
還天天拿著契約跑到孫家門口晃悠,催他趕快給兩個孩子辦酒。
孫五這下揚眉吐氣了,他原本不想再理會陳寡婦這個無恥的老娘們,準備給兒子找個更好的姑娘。
但怎奈孫秀才對彩娥一片癡心,忠貞不渝,聽說孫五要給他換一門親事,竟然以死相逼。
孫五拿他這個窩囊又固執的兒子一點辦法都沒有,隻好又重新答應了這門親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兩家歡歡喜喜,張燈結彩,廣發喜帖準備辦酒時,一個噩耗讓喜宴瞬間變成了喪宴——
玉礦塌方,宋員外被埋在玉礦裏砸死了。
孫五無暇顧及兒子的喜酒,全力去處理宋員外的後事。
他知道宋員外愛玉,便親手用上等玉料給宋員外打造了玉棺槨、築建了玉墓室,還把他生前所有珍愛的玉器首飾全都做了陪葬品放進墓室裏。
沒了宋員外的支持,孫家一夜回到解放前,陳寡婦腸子都悔青了。
她知道宋員外雖然對孫五很慷慨,但孫五並沒有接受,所以孫家的財產也不是很多。
她本來還想借著兒女親家攀上宋員外這根高枝,結果這高枝還沒等有人來攀,居然自己先折了。
更讓她進退兩難的是,本來簽訂契約的事情是兩家人私下裏定的,但經過自己這麼一宣揚,搞得村子裏人盡皆知。
喪期一過,喜酒不辦都說不過去。饒是她再厚臉皮,悔親這種事她也不敢公然幹出來。
這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典範。
可是,把女兒白白送給孫家的事她更幹不出來。彩娥這麼漂亮,是媒婆們小本本上的搶手貨,本來可以賣個好價錢的,一點本都收不回就太虧了。
於是,陳寡婦與孫五約定一個月為期,要孫五拿出三十萬銀做聘禮迎娶彩娥,不然契約作廢。
三十萬銀啊!孫家父子把自己賣了也換不來這麼多錢啊!
於是,孫家父子陪著笑、哈著腰,挨家挨戶地去敲那些“昔日好友”的門。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這些人見孫家大勢已去,哪裏還肯借給孫五一銀?
心善的扔出兩個銅板,心不善的幹脆連門都懶得開,街頭巷尾又傳唱出了孫家落魄的歌謠。
一個月的期限眼看著就要到了,孫家父子翻空了箱底,變賣了家產,東挪西借,卻隻籌了五萬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