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關於李二的軍事才能……(1 / 3)

這一日既然房玄齡來了,也算是得到了李淵的招待。雖然李淵不滿意房玄齡這個玄武門事變的主謀,但怎麼的也得給些麵子給羅逸。

所以三人一時間也是一起閑談好不熱鬧。以至於李麗質都很識趣的不參與進去,倒是主動退下。

而這時大膽的羅逸此時是提起了李二,不過並不是提李二的其他方麵,而是說起了武德年間李二的事。

畢竟這兩人都是親曆者,顯然比他通過小白了解的多很多。

李淵此時倒是嘟囔一句:“他有什麼好說的,隻要他打仗,醒來就是一場勝利。”

李淵這話雖然說得有些慪氣,但也算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二兒子在這方麵確實是天賦異稟。

而房玄齡也是一副感慨,當年之所以跟著李二幹,顯然也是因為當時的秦王李世民確實了得。

而羅逸覺得,真要說起來的話,應該是拿李建成和李二進行對比,雖然李建成是婉兒的父親,但比起的是軍事天賦的話,確實是比不過李二的。

那麼既然要比,不如把眼前的李淵也算上。

要說隋末的唐朝統一戰爭,可以大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太原起兵至長安攻略這一段從李淵父子預備舉兵到太原起義,再到做翻宋金剛、圍攻河東城,直至攻破長安為止,唐朝建立前那次無功而返的東都巡邏可以作為其尾聲。

太原起事的首功毫無疑問地屬於以前就心懷不軌的李淵同誌,而李世民、李建成則是在父親的指揮下各自在河東、太原發展培植勢力,替不方便出麵的李淵結交諸如裴寂、劉文靜這等三教九流的黨羽而已。

但是呢,即使是按指揮辦事,也是有出彩和丟人之分的,李世民在太原很好地擔任了出頭鳥的職責,替父親籠絡了不少得力助手不說,最後還成功地接鍋“逼反”了自己的父親,讓野心勃勃的梟雄李淵變成了身陷桃色風暴不得不反的“受害者”,可以說是交出了一張滿分的答卷。

而李建成呢,比較尷尬……他在河東城結交英雄豪傑的結果是,太原起兵前慘遭隋朝官吏的大肆搜捕,最後帶著三胡一溜了之,還把異母弟李智雲甩給了隋朝官吏弄了個死於非命,這還沒完,河東城後來成為這一帶最死硬的反唐勢力,主官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就是死活不降唐,還打不下來,一直到長安城破了河東城都沒有被拿下。

兄弟倆的表現差距如此之大,雖然李世民是跟在父親身邊而李建成是獨立操作,但李淵和李世民在太原所麵對的情況也顯然是更為凶險,在明擺著監視李淵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眼皮底下騰挪轉換,硬生生完成兵變+招兵買馬一套,難度係數超高。

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左領大都督,左統軍隸焉;太宗為敦煌公、右領大都督,右統軍隸焉。

區區一個十八歲的小毛頭,何德何能和已是二十七歲的長兄分領左右軍,幾近不分高下?

這一分領兩軍,各有責任的局麵幾乎覆蓋了整個河東攻略期間,直到攻破長安城為止都沒什麼變化,可以說,玄武門的不祥預兆在此時就已經顯現了。

此後雨夜諫兵、西河攻略等公案不必多提,還有長安攻略時破城的到底是雷永吉還是雷紹、是東麵還是李淵到景風門東麵、是等待長安投降不成大舉破城還是部隊失控自行攻擊,都是小事,特別是長安攻略,李淵親自壓陣的,李建成和李二是別想了。

至於“徇地東都”那次軍事行動,建成為主帥,世民為副帥,兩個小兔崽子走了趟路吃了點糧食,沒找著機會就回家了,更談不上什麼功過。大體上,兄弟倆在太原出兵以後的表現可以視為不分高下,但李世民由於在太原起兵前的操作比較亮眼,點數擊敗了自己的大哥,逐漸為自己爭得了此後在李唐的軍事行動中成為第一選擇的資格。

第一階段總結:李淵李世民=李建成。

那麼接下來是第二階段。

穩定周邊、鞏固關中第二階段以李淵代隋自立開始,此時唐朝周邊虎狼環伺,先有薛舉、後有劉武周盯著太原大本營,東邊還有竇建德氣勢正盛,一波猛如虎的攻勢不僅拿下了知名廢柴神通叔叔,還送了大唐第三號戰神英公李績一個不名譽的被俘紀錄,新生的唐政權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