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救人(2 / 3)

“為了我們的口福,一定得幫甄珍把魚買到,來趟這裏不方便,以後想吃了就上甄珍那吃去。”周明宣的媽媽笑著說。

連老邱也參與進來,“豐湖太大,個人承包不了,它有個管理區,是水利局下屬單位,我們聯係拍攝都是跟本地的水利局聯係的。”

胖嬸點頭,“別看我們離得近,想買水庫的魚,一點不便宜,反正魚撈完都被車拉走不知道賣哪去了,估計都優先供應我們市裏了。”

魚能買到最好,甄珍最看中的不是這裏的魚,來時在車上見過,附近有很多小河塘,周圍環境好,塘水應該跟鴨綠江和豐湖的水質一樣好,如果承包這裏的魚塘來養魚的話,品質不會比豐湖的魚差。

魚丸廠以後要上馬魚豆腐、魚餅等產品,淡水魚質量很難把控,如果廠裏能控製好上遊魚肉的供給,等將來做大,可以走上出口這條路。

甄珍開口問胖嬸:“嬸,江邊的魚塘對外麵人開放承包嗎?”

胖嬸猜出她的打算,立即搖頭阻止,“小甄你不了解情況,我們這的魚塘你最好少碰。”

難道還有村霸強行霸占集體資源?眾人停了相互之間的交談,想聽胖嬸講講緣由。

“就說我家前麵這條江,擱早前兒我年輕那會,中午做飯家裏要是沒菜,我哥直接拿著肋刀去江裏紮鱔魚,那時候的江鱔又多又大,一紮一個準,現在你再看,江裏哪還有大魚。

說遠了,小甄,我為啥不讓你承包呢,豐湖是早年截的水,又有大壩擋著,魚你們可以放心吃,小塘子循環不行,得依賴江水。有人缺了大德,在上遊十裏外的江邊建了個化工廠,汙水直接就往江裏排,廠子開產沒幾天,江魚就死了一大片,白花花的在江麵飄啊,看得我們心疼死了,現在誰家都不敢往江裏放鴨子,也沒人敢承包魚塘,跟他們挨著的幾家魚塘的魚都被霍霍了,聽說正在打官司。”

大夥聽了直皺眉,“就沒人管管他們?”

胖嬸大兒子哼了一聲,氣得臉都紅了,“廠子是鎮長小舅子開的,鎮長還有親戚是市裏大領導,化工廠能交稅,不能說關門就關門。水利局倒是來查了幾回,江是流動的,水質樣本看不出什麼來,廠裏死不承認,咬定他們排放的廢水不超標,最後全都不了了之。自從這家倒黴廠子開了之後,江裏連鱔魚都找不到了。”

又是一例縣官不如現管,豐湖所在的豐凱鎮偏僻,鎮長看來就是這裏的土皇帝。

這麼美的大江,就這麼讓缺德化工廠霍霍了,大家聽後全都氣得不行,除了老邱和他手下幾個小夥子,幾個孩子家長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多,也有做生意的,想管但有勁使不出來。

“邱主任,你官最大,你說怎麼辦,我們給你打下手,不行我們回去就給省水利廳還有環保的寫信。”錫伯族小朋友丁浩的媽媽開口道。

老邱搖頭,“咱們跟人家是兩個市,我手沒法伸那麼長,環保這塊現在執法力度特別弱,慢慢來,我回去想想辦法。”

隻能先這樣,本來吃了大魚挺開心,被殺千刀的化工廠給氣到了。明天還要拍殺年豬的場景,大家吃好了飯,跟胖嬸一家子道別,回鎮上一家私人開的小賓館休息。

小鎮不大,隻有一條八米寬的主幹道,街兩旁的樓房最高不超過三層,其餘大部分都是平房和瓦房,冬天天冷,大街上幾乎看不見行人,還不到八點,有些人家甚至燈都滅了。但奇怪的是,狗吠聲卻此起彼伏,聽起來像是在暗暗排斥他們這一車外人出現。

大客車又往前開了四百米,到達他們夜宿的目的地,鎮上的新龍賓館,當看到賓館前小廣場聚集的人群時,車上的大人小孩都驚呆了,人原來都擱這呢,一百多號人把小廣場都擠滿了。

確切的說,人群是兩夥,中間隔了一臂距離的楚河漢界,站在最前麵的人拿在手裏的家夥被車燈一照,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這次帶孩子出來的多是媽媽,車上男少女多,好多家長見此情景,第一反應是摟緊孩子。

老邱眉頭緊皺,今天出門沒看黃曆,打群架都能碰上。看年齡,這還不是社會無業小青年之間的互毆,人群裏有些人年齡偏大,看著像是兩個家族在對峙。

車外一觸即發的局麵被大客車的車燈一晃,被按下靜止鍵。

小鎮不大,消息傳得很快,兩夥帶頭人猛然想起來,有個攝製組今天在豐湖拍宣傳片,一看車牌果然是省城的車。媽的,事情都趕一塊了。

穿黑色棉襖的帶頭人對穿草綠色大棉襖的帶頭人抬了抬下巴,“家醜不可外揚,讓那個女律師把手裏的東西交出來,今天這事就到此為止,劉老大你想打官司,我奉陪到底。”

劉老大往地下啐了口唾沫,“媽的,張老四你算盤倒是打得啪啪響,東西給了你我拿什麼打官司?想要沒門,咱們法庭上見。”

老邱猜對了,對峙的確實是當地兩個家族,跟他們今晚聽胖嬸爆料的黑幕有關,穿黑色棉襖的張老四就是鎮長的小舅子,化工廠的老板。

穿綠軍大衣的是鎮上的劉家老大,劉家是鎮上的大族,定居本地兩百年,鎮上一半人都姓劉,所以有底氣跟鎮長對著幹。爭執的焦點就是那幾個魚塘,魚塘是劉家人承包的,因為張老四化工廠排汙,馬上要出塘的魚全死了,損失將近八萬塊錢。

九六年,八萬塊錢是什麼概念,劉家要是這麼算了,除非改姓。

小朋友不知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人們緊張,他們的大眼睛則滿是好奇。“

他們在玩你瞅啥嗎?”有個脆脆的小奶音打破了車裏的沉默。

說話的當然是戰鬥英雄甄寶庫小朋友。一見打架就興奮,可把甄珍愁死了。

攝像小孫不解問道:“主任,怎麼連個主持公道的公安都沒有?”

“這一看就是當地人的糾紛,公安都是他們自己人,主持哪門子公道?”

“領導咱把錄像機打開,一會他們真要打起來,咱們都給錄下來,有誰受傷也好當個證據。”小孫建議。

“你是不是傻?打群架這種糾紛最難判,再說要是發現咱們錄像,興許這兩夥人矛頭轉向咱們,再把咱車砸了,嚇著孩子怎麼辦?嗯……要錄也得偷偷錄。”

小孫:不待說話這麼大喘氣的領導。

甄珍指著被綠大衣那群人保護在中間的一個梳低馬尾辮的女人,問:“邱主任,穿白棉襖的女的你認不認識?”

連甄珍都麵熟的人,老邱當然認識,“這不是咱們省城大名人曲海燕嗎?”

車上的其他人也認出來,曲海燕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去年代理了車輛廠工人維權的集體訴訟案,為工人追回來應得的失業補償出了名,有段時間報紙、新聞沒少報道,對省城的破產企業領導來說,她是令人頭疼的女魔頭,對下崗工人來說她是個大英雄。

英雄有難不能不幫,車上人全都著急起來。

車下的曲海燕也心急如焚,從業這麼多年,這是頭一次遇到這麼明火執仗的武力威脅,好不容易從化工廠弄出來點他們排汙的間接證據,要是被搶走,這件案子就輸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