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征說得酣暢淋漓,兩人你來我往,她發現自己同隋清在很多觀點上竟高度相似,罷了兩人卻產生一點點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由於時間問題隻能作罷,最後都意猶未盡地表示會再去思考一下。
一節課很快過去,聶征坐下時感到一陣口幹舌燥,但又覺得身心舒暢、渾身暢快,好像以前大學時上一位老教授課時的感覺和狀態。
由此,兩人對雙方的看法都發生質的飛躍和改變。
隋清更是產生一種莫名撿到寶的感覺,教務主任將聶征領來學校的時候,其實首先是想將之分到二班,不過在看到聶征提供的上學期期末成績後便被二班班主任拒絕了。
接收聶征之後,隋清一開始並未過多關注,頂多是因為她似曾相識的長相多說了幾句,之後再注意她是上次自習課上無意中看到聶征做的筆記很有條理性,再然後就是李元君等人鬧事,聶征也牽扯其中,還被德育處主任黎元洪老師罰寫檢討。
再到然後就是今天早上,看到聶征的語文單科成績年級第一時是有那麼一絲絲驚訝,但也隻是一點點,比之優秀很多的學生也不是從來沒有教過,語文能考到142分並不算稀罕;且他還記得聶征當初給他看的成績也是更偏向語文。
他猜測聶征估計偏科比較嚴重,其他科可能會不太理想,但令隋清最在意和驚訝的是聶征的語文好到如此地步,尤其是這節課之後,她在課上所表現出的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積累,以及洞察世事、看待問題的獨特視角與方式。
有很多觀點隋清自己本人都不得不驚歎,甚至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位高二學生能夠說出的話,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曆經滄海桑田的智者。
下課鈴響起,隋清恍然,感覺一節課過去得未免太快,對聶征的看法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她其他科的成績如何,這已經足以讓他對她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高看她一眼。
同時,隋清也對自己的這位學生產生出前所未有的好奇,需要經曆什麼樣的事情、看過多少書、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這樣一位高中生。
聶父聶母要是知道他的想法估計得直呼冤枉,因為從聶征的記憶中不難發現,夫妻倆雖然非常愛護唯一的女兒,也非常注重培對她的培養,聶家夫妻兩人曾經作為優秀的大學教授,經常帶著“小聶征”出入大學,可大學的知識對原身來說一知半解,常常是知其雲不知其所雲。
這些知識和積累幾乎全來自於聶征前世的積累,前世她好不容易進入大學,聶征非常珍惜,除了吃飯睡覺上課和兼職,她剩餘的時間全耗在了圖書館。
那所大學隻是一所普通一本,但館藏也是非常可觀的,且因為是偏文科類大學,藏書多是來自各國各時代的著作,聶征的知識積累便是在大學期間瘋狂輸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