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秀色,青山綠水,春光妙比天!
在洞庭湖以南的數百裏開外,沉浸於萬花之冕的是一座鬱鬱蔥蔥的翠色連峰。此峰山高水廣,畫外餘香,乃五嶽之“至純至清至潔至麗”之地,名喚“衡山”。
若拿南嶽衡山的山勢跟其它四嶽作一比較的話,則可以詩雲: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
被世人比作仙境的南嶽衡山氣候條件較其它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玉泉清湖,千載常黛。光憑這些,足以說明衡山的自然景色十分的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放眼天下,幾乎年年都有大宋名士來此修身養性、遊情觀景。這裏一年四季都有絕景,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乃為“南嶽衡山四時佳景”。
昔日的涼風經過由北到南的閃躲,已幻化為絲絛萬縷,在南嶽衡山的上空不住地盤旋。
丘陵茂林邊,溪水蕩漾處,隻見有四位話別已久的故人竟坐於流水紓緩處的鵝卵石上歇息,此四人便是大遼國師府帳下還需王歸歲歲倚重的得力幹將“嶺南四怪”。
曾幾何時,“嶺南四怪”雖行事乖張、放蕩不羈,與中原武林格格不入,但也並非奸佞之徒,骨子裏起碼還透露著英雄好漢的底氣。然而,時至今日,已經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三年來,這四位豪情萬丈的性情中人在王歸的熏陶和栽培下,已經從本質上變成了利欲熏心之流,並且心甘情願、不遺餘力地幫王歸做事,江湖有識之士對他們是嗤之以鼻、深惡痛絕。
此四人雖在大遼深宮內進行了長達三年的休養生息,但卻似乎並沒有提升自身多少的素養,服飾依然是不修邊幅的大理妝扮,骨子裏的劣根性自然是暴露無疑。例如在平日裏就經常口若懸河、口無遮攔地議論朝堂之事,這引起了大遼君臣的高度不滿、四處口舌,王歸對此也頗為恐慌,擔心這四人繼續這樣下去會在未來的某件大事上壞了自己的安排,於是決定不再姑息養奸,將這四位心腹下屬發配到中原武林的名山大川,用以監視整個江湖的動向。於是,這四人便降級成了王歸散布到大宋江湖的最貼心的情報眼線。
三年過去了,當今這“嶺南四怪”的名號,也算是名動江湖、無人不曉。此番,他四人風塵仆仆地遊至此地,純屬無意之舉。
戲耍無意間,隻見一名相貌不凡、氣宇軒昂的弱冠公子從不遠處的幽徑中迎麵走來。四人擠眉弄眼間,竟突發奇想,決定模仿一下江洋大盜的卑劣行徑,隻因此時亟待解決手頭上的盤纏空虛問題。
於是,“嶺南四怪”眉凶目煞地筆直地站到了那名公子的前方,故意擋住那名公子的去路,而且手持各式各樣的奇門異器,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那名公子明明已經看見前方有來路不明的歹人阻擋了道路,卻仍然不緊不慢、毫無懼色地繼續前趕。
終於,那名公子在身臨“嶺南四怪”三尺之外時腳步一停,目光如炬地問道:“不知四位是何方怪傑,可否給在下行個方便?”“嶺南四怪”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分外奇怪。其中一怪為了打破現場尷尬的氣氛,裝出一副很凶殘的嘴臉望著那名公子繪聲繪色地說:“喂,小子,沒看出來俺們是幹啥的?嘿嘿,年輕人呐,真是稚嫩喲!趕快拿出全身的銀兩來,俺們就饒你不死,放你過去。”那名公子不禁哼出一聲冷笑,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原來如此,果不其然。在下本欲將爾等殺之,又怕爾等不是盜匪之流,怕枉殺了好人,這才好言相待。不想爾等竟真是搶殺劫掠的泛泛小人,那就休怪在下施展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