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秦河畫舫(1 / 2)

建安城有一條穿越城南的河流,名為秦河。秦河自西南入京都,向東北流入滄瀾江。秦河穿越整個京城十裏之地,以前的秦河主要是京城對外往來運輸貨物的碼頭,往來客商非常多,人流也大。漸漸地,看到這裏有如此巨大的人流,商人逐利,便想方設法在這裏開設了商鋪,於是各種客棧、首飾店、綢緞莊等等便猶如雨後春筍,在這裏紮根發芽。

隨著秦河碼頭的經濟日益發達,往來客商以及達官顯貴常來常往,自然便有了青樓存在的土壤。而後來青樓的發展,超過了人們的認知,俗話說的十裏秦河,半波煙雲,指的便是秦河青樓的盛況。十裏秦河,有一半的河域都是青樓,這話並不誇張。

十裏秦河,鼓瑟笙簫,晝夜不絕。夜色深深,秦河在月色的襯托下,在華燈初上時,更顯得流光溢彩,魅力四射。勾欄畫舫,是秦河一絕。在華燈初上時,邀三五風流之士,同遊秦河。鍾聲鼓樂與河光月色交相輝映。穿行其間,河邊兩岸,窗簾卷動,美豔女子婉轉低唱,美妙的歌聲也令人沉醉其中,這便是秦河畫舫勾欄最獨特美妙之所在。

穿越而來的夏故淵,或者說生活在建安城二十三年的夏故淵,從來沒有到過秦河畫舫,他目不暇接的望著周遭一切,被眼前的五顏六色繞花了眼。那樓上的女子,一個個伸胳膊不停招搖,媚態百出,的確引人遐想。怪不得會有那麼多人,為了這些勾欄畫舫的女子揮金如土,確實有其迥異之處。

身後的葉輕翎似乎對這些美色美景毫無感覺,在他眼裏隻有夏故淵的安危。從進了秦河畫舫,他的眼睛就沒離開過夏故淵的身上。反倒是後麵背著個竹簍的周代,滿心歡喜。他哪裏見識過這種陣仗,應接不暇的美色美景,兩隻眼睛不停在那些流光溢彩的花燈、美豔女子來回張望,這一切已經讓他忘記了他們此來的目的。

唯有章明忠,他是幾人之中唯一表現得還算鎮定的了。手持折扇,目不斜射,臉上帶著一絲如有若無的笑意,慢慢的跟隨在三人後麵。章明忠是讀書人,常與京都風流士子往來,這來這勾欄畫舫,也並非頭一回,自然表現得比夏故淵與周代二人要好上許多。至於身後持刀的葉輕翎,章明忠直接給他定性為不解風情。

十裏秦河不比其他地方,這裏的繁華喧囂即便是到了子夜宵禁,也是燈火通明,鼓瑟笙簫之聲不曾斷絕。這會兒正是秦河畫舫最為熱鬧之時,街市兩旁,往來的看客是絡繹不絕,來往穿行。幾經輾轉,四人這才算是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到了!殿下,就是這裏。今夜梁公子便在此處舉辦詩會。”章明忠瀟灑的收起折扇,用手中折扇指著頭頂上的招牌,對夏故淵說道。

順著章明忠的手指看去,隻見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六層樓高的八角棱形的高樓。樓宇高聳,該有七八丈。朱漆粉飾,飛簷翹角,琉璃瓦在八處飛簷的花燈照耀下,顯得美輪美奐。整座樓宇氣派非凡。

“花滿樓!好字!大氣又不失靈動飄逸,蒼勁古拙之中還帶著幾分鋒芒。好字!”夏故淵看了看牌匾,大為讚賞。

聽到夏故淵的讚賞,旁邊走來一人拍手叫好,指著匾額笑著說道:“這位朋友好眼光,花滿樓可是十裏秦河首屈一指的,裏麵的藝人那叫一個才貌雙絕。這位公子既然來了,何不進去一睹為快?”

“藝人?”夏故淵聽到了一個來自後世的詞,有些疑惑的看向章明忠。

章明忠手持折扇,握在手裏,對夏故淵說道:“在花滿樓,任何女子都賣藝不賣身。裏麵的女子的確如姚公子所眼,她們不僅長相唯美動人,技藝更是無與倫比,都是其中翹楚。花滿樓對外接待客人的女子都擁有普通百姓的戶籍,並非奴籍,所以花滿樓樓主有規定,不能稱呼花滿樓的姑娘為妓,而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