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名震秦河(1 / 2)

茶葉在靖元皇帝這一時期,已經很流行了。可惜的是,由於製茶人製茶工藝的不足,水平低下,茶葉雖然為世人所認知,上流社會也非常認可茶葉。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一時期的茶湯,還談不上口感。更為重要的是,天下四國對茶葉的普及還遠沒有達到後世那般,形成種茶製茶販茶甚至於輾轉形成國與國的一種重要貿易。

在這一時期,茶葉也並沒有形成巨大的商貿往來,朝廷還沒有將茶葉收歸國有,國家也沒有設立管理茶葉商貿的政府機構。這一時期的茶行,還屬於早期的萌芽狀態。所以才給了夏故淵機會,以茶入市,賺取巨額財富。

在整個南楚的茶葉都還方興未艾之時,夏故淵出產的武陵茶經過開業以及花滿樓的一番宣傳,得到了京都部分達官顯貴的認識,很快就在京都風靡起來,尤其是十裏秦河。花滿樓一向是十裏秦河的風向標,花滿樓推出武陵茶之後,許多達官顯貴到花滿樓來除賞弄風月之外,還總喜歡一邊欣賞歌舞,一邊泡上一杯武陵茶品茗。

若是誰家沒點上一杯武陵茶,好像都覺得相比之下少了點什麼似的。

秦河畔邊,濤聲依舊,淩波蕩漾,槳聲燈影交相輝映。花滿樓旁邊的紅袖招,也算得上是十裏秦河響當當的地方了。與花滿樓具是清倌人相比,紅袖招便是清倌人與紅倌人都有的。這清倌人與紅倌人之別,在於清倌人是賣藝不賣身的,紅倌人卻是賣身也賣藝。

相比於花滿樓的高尚典雅,紅袖招因為有紅倌人的緣故,更受京都的一些風流之士、富商巨賈的喜愛。華燈初上,紅袖招已經高朋滿座,鼓瑟生香。與花滿樓的格局相似,紅袖招分上中下三層,一樓是普通客官常常逗留的地方。在一樓有一個幾十間方的諾大舞台,七八個濃妝豔抹的舞姬正在舞台之中擺弄舞姿,樓下的看客在下麵還不時拍手叫好。

樓下正歡聲一片時,樓上卻忽然傳來吵雜的辱罵之聲:“都他媽什麼破茶葉啊。喂豬啊!苦死了!老子是花錢來的,不是受罪來的。去去去,趕快去給老子泡杯武陵茶來。”

聞訊而來的鴇媽柳茹辛被這位公子吵吵嚷嚷的舉止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卻是京都大家族劉家的三公子,以為是哪位不開眼的小姑娘招惹了劉公子,她連忙扭動著腰肢,走到劉公子麵前,用她那令人感到酥軟的聲調,對劉公子打著招呼:“喲,這不是咱們紅袖招的貴客,劉公子嘛。今兒來了也不跟茹辛打個招呼,悅兒妹子可是盼著劉公子好些日子呢。”

柳茹辛不過三十幾歲,身材豐韻,相貌也算不凡。紅袖招是她摸爬滾打十年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自有一番左右逢源的手段。再者說,紅袖招也算是家大業大,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在紅袖招隨意撒野的。

“柳茹辛,別怪我今兒不給麵子。本少爺哪次進了這個門,花銷沒個幾十上百兩,出過這道門的。可你們拿來伺候本少爺的,就是這樣的垃圾茶葉嗎?”劉公子可以說是紅袖招的常客,他不是喜歡逛窯子,而是他性格使然,就喜歡到這槳聲燈影之中,聽聽曲,尋尋樂子。他是去過花滿樓的,那兒消費太高,他也不常去,可上次去了一次花滿樓,那茶湯滋味便再難忘懷。還專門讓家中小廝買了幾桶茶葉,時常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