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恰巧借勢(1 / 2)

既然挑明了身份,自然也就不會再糾纏下去,嚴大人帶著手底下的兵們道了歉便離開了,不過這位城門吏心裏清楚,隻怕自己這個小吏隻怕是要成為黨爭的炮灰了,他這樣的七品小官自然是夠不著參與黨爭的行列,但是就南謹軒說出五皇子舉薦以後,他的身份自然也就被定為五皇子黨了。

他回去之後,隻希望這件事到此為止,他丟了官也就算了,要是被牽扯出更多事那才是麻煩。

顯然這位城門吏真是有些見識,因為南謹軒還真的準備將這件事鬧大,尤其是當事人還有寧遠和陸舫,這兩人可是手握京城輿論的兩尊大佛,讓他們親眼所見京城官兵的所為,他們還不在皇刊中添加進去麼?

原本一個好好的年,就被這麼個插曲一鬧,好多人都過不好年,尤其是五皇子府,聽說這幾日不少官員借著年節走動的機會跑了好幾趟,大抵是想著將輿論壓下來。

對南謹軒來說,這樁小插曲的好處可不止是給五皇子那邊施加一些輿論壓力,說他身為皇子禦下不嚴,給人舉薦這樣的官員,他的目的是要將這件事作為導火線,好好地將禁衛軍整治一番。

雖然南謹軒接了禁衛軍參領一職,也去了幾趟軍營,但是他並沒有多話,對於原先的管理和訓練都沒有參與太多,隻適當地說了一些自己的建議,他心裏明白,就他這樣一個空降兵是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信服的,所以他需要的是一個契機。

而這一次事件,就是一個契機,公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胡言亂語,敗壞朝廷官兵將士們的名聲,還公然動手羞辱人,由這個頭開啟,抓出了許多將士們在外的違紀行為,雖說法不責眾,但是當本該紀律嚴明的禁衛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時,終究還是會引起上位者的注意的。

禁衛軍責任重大,擔著守城之責,也擔著京城治安,如今軍紀散漫鬆懈,實在是太需要好好整頓一番,南謹軒前世裏就掌管禁衛軍,所以他太清楚禁衛軍的軟肋在何處,隻是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契機,撕開一道口子,才能讓他逐個擊破。

上了皇刊,自然是一定會讓睿武帝知曉的了,他頗為震怒,當即便下旨讓南謹軒即日整頓,若是有人心存不滿故意鬧事,就將人拉出來,不用顧忌。

有了睿武帝這柄尚方寶劍,他自然是更沒了顧慮,依照著從前的記憶和最近讓君閣收集來的資料,以迅雷之速拿下了禁衛軍的幾位副統領和軍官將士,隻兩日功夫,他想要拉攏或是策反的,都已經被他拉到了靡下。

就這速度,睿武帝知道了都很是歎為觀止,不由得感慨當初為何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竟是讓人明珠暗投,埋在了沙堆裏。

因為南謹軒迅速收服了禁衛軍的關係,讓朝廷的格局又變了變,隻不過如今正是過年,沒有開朝,那些個大臣也隻能從各種渠道探聽這些事,尚不能確切地知道消息來源。

朝廷上的事楚遙隻知道了個大概,反正她知道南謹軒不會讓他們吃虧的便是了,聽說就連寧遠和陸舫都被睿武帝誇讚了一番,說他們雖是文弱書生,但是卻有熱義之心,日後堪得大用。

就這麼幾句話,傳到了外頭,可是引起了一陣紛紛擾擾的議論,之前大家雖然對這對“諸葛雙”頗有幾分羨慕,覺得他們白身的身份都能入得了三皇子之眼實在是運氣太好,如今可算是赤裸裸的羨慕了,多少人拚盡一生隻為見上皇帝一麵,能在皇帝麵前說上幾句話,這兩人倒好,還沒見過睿武帝,就已經在他麵前掛了號了。

實際上是那些人不知道,寧遠和陸舫早就在睿武帝麵前掛上號了,先前是因為當初楚遙和卓家表少爺的恩怨,他自然不會讓自家閨女受委屈,便命人調查了一番,就知道了這兩人,那時候還好奇楚遙為什麼會起了心思將他們救了,還將他們推薦給老三。

打從那時候起,這兩個人就已經引起了睿武帝的好奇心,後來百川書院更換院長的事,讓老三的人順利上位,睿武帝自然好奇,原本以他的猜想,老五是斷然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照理說該是不會那麼輕易讓老三的人上去才是,派人暗中打聽一番才知道原來這兩個內應也是很重要來著。

再後來,便是皇刊的事,叫睿武帝真正記住了這兩個年輕人,他們有著禦史的犀利,也有著禦史所沒有的圓滑敏銳,死諫是禦史的大招,但是照睿武帝來看,要是這兩人日後當真成了禦史,要是當真要彈劾誰,絕對是一個證據接著一個證據甩出來,絕對能將人壓得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