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美女書記當導遊,講得如雲行水流(1 / 2)

其實,黨川鄉專門有一位叫王光春的老幹部,講解這個地方由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嬗變為遠近聞名的黨性學習小鎮。

聽說王光春曾經是黨川鄉的黨委副書記,普通話雖然很不標準,但熟悉黨川的發展,講起來也挺有趣的。

當然,他和趙倩是無法比擬的,趙倩形象好,普通話標準,敘述流暢,描繪生動,自由靈活,尤其善於臨場發揮,且文采飛揚。

考察隊伍最先來到黨川入口處的鸞峰橋。

趙倩詳細敘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地地委主要領導深入黨川鄉實地考察調研時,在鸞峰橋上開會,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激勵鄉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故事。

薩大同是第一次到黨川調研,對這裏的情況,隻是從聽彙報中得到了一些感性認識,並不是非常清楚。他看著鸞峰橋的架勢,問道:“趙倩啊,真了不起,用木條能造出跨度如此大的木拱橋。你知道是用什麼技術嗎?”

趙倩嘿嘿一笑道:“這座橋是清朝嘉慶五年建造,一九六四年修繕過一次。北麵橋堍建在岩石上,南麵橋堍用石塊砌築。橋中間用如意鬥拱疊梁成八角藻井,上覆雙破頂。寬度四點九米,長度四十七點六米。這技術難度還真大!”

遊曉靜笑哈哈地問道:“你是不是有備而來?怎麼連數據都記得如此清楚?”

“遊市長,我講過幾次了,憑記憶說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準確!”趙倩看著遊曉靜笑。

“完全正確,絲毫不差!”王光春從人群中走出來。

趙倩滿臉笑意地對著王光春說:“叔叔,我沒講到的地方,請您補充啊!”

王光春裝作一臉嚴肅地說:“好,我考考你可以嗎?”

“好啊,看看我還能不能記得住。”趙倩滿臉含笑道。

王光春詭異地笑著:“孔跨多少米?”

“三十七點六米。”

“幾開間?”

“十七開間。”

“幾條柱?”

“七十二條柱。”

王光春使勁地拍起掌來。

一陣掌聲過後,趙倩接著說:“鸞峰橋以‘長、高、險、奇’著稱,它的橋跨曾被學術界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絕唱。這座橋見證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足跡,還見證了首長‘三進黨川’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的故事。”

隊伍來到展覽館,趙倩按照掛在牆上的照片進行了生動的講解,詳述了黨川的變化,並針對黨川的特殊條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進一步拓寬改直公路,發展特色農業,打造‘鄉下的味道’係列農產品,把旅遊與農產品銷售結合起來,大幅度發展當地經濟。”

薩大同、遊曉靜、候衛誠、蘇步亮、李成功、趙書佳以及市裏來的局長,乃至秘書、記者等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達讚成。

市長遊曉靜抿嘴笑道:“這些建議非常好,黨川的廣大幹部一定要記住趙倩同誌的思路,寫出五年規劃,科學發展,把黨川打造成紅色旅遊、紅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