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冥界傳說-序章 第六十七章 大腳女郎(1 / 3)

流年-冥界傳說-序章 第六十七章 大腳女郎

流年-冥界傳說-序章 第六十七章 大腳女郎

“如是這樣,怎樣才能評個輸贏。”

“我算過這西街有個大腳姑娘,似乎因為願裹小腳而嫁不出去,不如我們就以她為賭局吧。”

後來說來說去終是定下了,這到底是如何來判決。

不過我倒是覺得自己有那麼一點點勝算。

小腳,又叫三寸金蓮,俗稱裹小腳,是把女子的腳用布條紮裹起來,使其變得又小又尖的一種封建陋俗。這種經過緊密纏裹導致筋骨畸形的小腳竟被古人美化為“三寸金蓮”而受到廣泛讚美,乃至男子為這顫倒,女子為之癡迷。難以想象,在100年前,中國的婦女判斷自己是否美麗,其最主要的標準並不是擁有美麗的容貌、豐滿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腳小不小,“三寸金蓮”就是對當時婦女審美的一種評斷。在清代服飾收藏鑒賞家何誌華先生家中,人們能看到了一雙雙做工精美,已經絕跡的“三寸金蓮”,這些“金蓮”的大部分比記者的手掌還要小。纏足——這種雖與吸食鴉P、男子留辮子齊名的陋俗曾被列為近代中國人在世界上最可恥或最野蠻的三樁醜事,而男權社會崇拜小腳的畸形風尚卻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掙紮中千年不衰。那雙纏成的小腳,暫時離開了它的外包裝——裹腳布和繡花鞋。僅僅一瞬間的果露讓我的目光觸摸了一下。它怪異的形象和可憎的蔭影,立即使我們的心猛然抽搐。它是一雙妖魔似的腳,一個長在小腿上的夢靨,一種無法麵對的現實。它的奇醜形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女性這個優美的詞彙聯係起來。舊時代的女孩從五六歲開始塑造它、裝飾它,並在10餘歲時擁有了它,就沒有一分一秒離開過女人的身體。因為,它已經成為女人身體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又是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器官。它承擔著男人強加在好肉體上的審美和欲望,又以醜陋和痛苦的真容表達著這種審美和欲望。它是世界上最慘痛的表達和最真實的謊言,打著美的幌子在經營魔鬼麵具,是人體地獄的鐵證。

小腳,從正麵看,像火傷之後,脫去陳皮爛肉,露出變形、變顏的一個肉疙瘩。隻有一個翹起的趾頭,依稀可辨上麵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現出可憎的模糊輪廓。從側麵看,腳趾和腳跟已從中折斷,兩部分緊挨在一起,在軟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條由兩端站立的曲線,腳跟臃腫,腳掌消失,腳背凸起。腳的全長不及自然長度的一半,整隻腳像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從正麵看腳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誕圖案。除了變形的足跟之外,已沒有一丁點平滑的腳板。四個腳趾長短不一地向外轉折,圍繞在以大腳趾為軸心的腳心下麵,腳趾的正麵因此變成了腳板心,完全扭曲地壓在了腳板底下。<br/>

這樣的“腳”是怎樣纏成的呢?為了讓腳形瘦削狹窄,使腳心凹陷深入,使腳背彎弓隆起,使腳縮短減小。一般都由女孩的母親用織布機上的“射通”,橫墊在她的腳腰下,讓腳腰凸起。然後,裹紮起來,逼她走路。慢慢的,腳腰被“射通”凸斷了。她因此一個多月不能下床走路。雖然腳腰折斷了,但她的腳仍然臃腫難看。於是,在母親的指導下,找來半個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腳底、腳腰、腳麵上,再用纏足布包裹起來,套上小鞋,讓她下地行動。她的腳被劃破了,血跡從纏足布中滲透出來,變黑,發腥,發臭。她疼得臉色蒼白,精神恍惚,體重大減。她毛骨悚然地捏著自己變形的腳,看著蒼蠅一群一群向她撲來。她的眼眶紅腫得透不進一點亮光,她的內心已是一片漆黑。她奶奶又拄著拐杖,走到牆下,從老牆的縫隙裏,捉來幾十隻黑色的蟲子,把它們活生生地裹纏在她血肉模糊的小腳裏。開始時,她感到小蟲子在裏邊亂鑽亂咬。後來,小蟲子全死了,化成一種刺激性很強的東西,與瓷片、血肉混合在一起,發出刺鼻的惡臭。過了幾天,她母親為她解開纏足布,驚喜地說:化膿了,隻是膿血不大。她奶奶說:不爛不小,越爛越好。母親又把她的腳纏裹起來,安慰她說:快了,快了,膿血流幹後就不疼了。從此,她母親每天用白棉紙為她抹一次膿血。每次,她都是捂住鼻子,她害怕那種讓人暈眩的氣味。當然,她也不看一眼,她知道,那已不是自己原來的腳了

民間諺語說得十分形象:“裹小腳一雙,流眼淚一缸”。“三寸金蓮”名字雖雅,但卻是女孩子以健康為代價用血淚換來的。纏足開始的年齡,各地不同,天津大概從4、5歲開始,耗時3、4年,到7、8歲初具模樣。據介紹,當時的女子,從還是孩子時開始就以熱水燙腳,趁著腳還溫熱,將腳拇趾外的四個腳趾向腳底彎曲,緊貼腳底,並在腳下趾間塗上明礬,時間一長,腳纏得弓彎短小,使腳底凹陷,腳背隆起,腳的長度會被縮短。據骨科專家介紹,“小腳”就是用外力強力使足固定在一個形狀的行為。纏足嚴重影響了腳的正常發育,引起軟組織攣縮,成年後多患早發退行性關節炎。而且重心移到腳外部,行動極為不便。

看到幾張當時纏腳的婦女拆開裹腳布後拍的照片。照片上纏成後的小腳,腳底中間形成一個深深內凹的凹陷,腳背上麵隆起,自足踝到足尖形成一個後高前低的陡坡,而且腳底縫口愈深、腳背愈隆。腳底凹陷的結果又使得腳型短小。腳下趾之中,隻有大足趾孤零零地一個向前伸展,其餘四趾都已被折壓得貼伏在腳底之下,一字並排,好像貝殼一樣地排列,其中小趾陷入腳底心的凹陷中。就是這樣畸形模樣,卻在當時被譽為“美足”。

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一般而言,女孩子在5-8歲左右,便要開始纏足。纏足的工作,多由母親或熟習纏足方式的女性仆人實行。纏足時,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下屈,並用長布包裹,用針線縫住。

纏足這樣一個對女性身體殘害的習俗,卻能在中國延續近千年之久,有許多社會文化上的因素,包括:

審美的理由:當時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足小為美,尤其對男性來說,小腳具有性的吸引力。例如“三寸金蓮”一詞代表掀美女性腳美的名詞。關於對小腳的審美,最著名的小腳審美著作,是清代李漁的《香蓮品藻》,把女性的小腳,從形狀、尺寸、裝飾、氣味等角度來作分類品評。

道德的理由:纏足的習俗,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婦女的表,因此不纏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難。纏足作為標識女性特點的重要一環,以纏足來強化男女有別的傳統規範。纏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難而不易自行活動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車或乘轎,強化了當時男外女內的空間區劃。

纏足和南唐後主李煜有關。李煜是國君,又是風流才子,所以曆史上關於他和幾位女人的故事很多。這裏麵關係最密切的,就要數他的三位夫人:周後,小周後及窅娘了。

周後和小周後是兩姐妹,先後嫁入南唐宮廷。她們的父親司徒周宗是南唐三朝元老,兩個女兒均有國色天香,人們把他們比為東吳江南的“二喬”。姐姐周後,名娥皇。妹妹,名女英。

娥皇較李煜年長一歲,十九歲時受聘為太子妃,幾年後李煜成為江南國主。娥皇為李煜生有一子,仲宣,但幾歲時因故夭折。本來身體就不好的娥皇,因愛子猝死,病疾加重,不久就匆匆離開人世。女英作為國後妹妹,進宮探親閑居時與李煜一見鍾情。娥皇死後,女英就當上了國後,從金陵到後來李煜被囚汴京,她都一直跟隨和照顧李煜。

相比娥皇、女英兩姐妹,窅娘出身貧寒。她本為采蓮女,十六歲被選入宮。進南唐宮,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采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淩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兩隻腳都纏的很小,跳舞時就在一朵蓮花形狀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所以後來宋朝以及後麵幾朝的婦人均以裹足為美。

纏足能夠延習千年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婚姻,婚姻的好壞取決於腳的大小,實際上女人一生的意義都在這雙腳上。“五四”前後,被人戲稱為“性學博士”的張競生也分析到:因為三寸金蓮難於行走,走動時著力處全在臀部,運動久了,兩條大腿就發達,大腿發達了,生殖係統也隨這而發達。

小腳為何稱“金蓮”

講到“三寸金蓮”,人們不禁要問,婦女因纏裹而成的小腳為什麼被稱為“金蓮”?“金蓮”與小腳是怎樣聯係起來的?長期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也是倍感興趣,卻並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蓮花的故事。東昏侯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在地上,讓潘妃赤腳在上麵走過,從而形成“步步生蓮花”美妙景象。但這裏的“金蓮”並不是指潘妃的腳。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前述五代娘在蓮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這裏的金蓮指的是舞台的形狀,也不是娘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