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曹操一係從上到下,遍布朝廷的每一個角落,偏偏大部分人都是有功之臣,而且是剿滅亂黨的大功勞,自己不可能不封賞。
所以他隻能看著曹操一係一下子占據了近朝廷上下近三分之一的席位。
對於曹操的發跡,朝堂內百官比子感覺更為明顯,之前子議政,堂下站著還稀稀落落,現在朝會的時候,大堂之下站得密密麻麻。
身邊一下多了這麼多新的同僚或者上司,讓誰能覺得習慣。
不過即使這樣也沒人敢什麼,畢竟且不這許縣周圍曹操安排的用於保護“子”安全的幾萬大軍,就是這許縣內動工修建內外宮殿的民夫也全是曹操的人。
早上敢熊著膽子進行反對,沒準晚上就被埋在某段高牆或者宮殿的下麵了。
再了,經曆過董卓李傕兩人篡權的百官,也不會害怕曹操出手,畢竟比起前麵兩位,曹操還算是文明人。年紀大的想著隻要自己安規矩辦事,雖然不還有上升的機會,但安享晚年是沒多大問題了。而年輕的著開始思索著怎麼巴結曹操了。
畢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曹操起勢已經是大勢所趨,既然沒辦法阻攔,那如果不在考慮加入的話,就真的如同那螳臂當車了。
對於這事,子比百官還難受,但他能安穩的活到現在也不是易於之輩,既然擋不住,那就不擋。畢竟曹操所在的位置北有袁紹公孫瓚南有袁術孫策,夾在中間的他在沒有想到辦法解決掉一邊的時候,是不敢對自己動手的。
畢竟董卓李傕還有西涼可退,曹操這位置可是一點退路都沒有。
而另外讓他感到驚喜的是曹操的陣營之中有不少人忠心於漢室,特別是那個被曹操看做左膀右臂的荀彧,他在麵聖之時,激動地感激涕零,那模樣做不得假,在後來自己幾次交談後,察覺他的確是一心向著漢室之人。
在這百官都隱隱以曹操為主的時候,突然從曹操陣營中鑽出來一個一心向漢之人,怎麼可能不讓他激動。
不過荀彧雖然忠於漢室,但對政治更為敏感的他也察覺了子對曹操的排斥。長於政事的他很快就明白這種排斥的來源,在曆盡了董卓李傕這一係列把持朝政的事跡後,子對這種有軍事實力,而且還在朝中影響巨大的人物有然的厭惡和不信任之感。
如果子有著足夠的能力,荀彧也願意拉他一把,至少以荀彧在曹操勢力和文人之中的地位,自然能輕鬆幫到子。
可惜的是,荀彧為此幾次麵聖,最後得到的結果是,當今子雖然有著野心,但誌大才疏,而且比起管理下,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對朝堂的控製。
雖然有急智,但眼光短淺,還偏偏喜歡搞帝王心術,明裏暗裏挑唆他與曹操進行對立。
對此荀彧十分的失望,但劉協畢竟是子,為了保全大漢最後的名聲,他最後下定決心,繼續跟著曹操幹,讓劉協當一個“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