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看雜誌,又比如看世界名著,張延杭通過這種一邊看書一邊維持煉金法陣運轉的方法來極大的緩解了長時間處於地下狹窄空間中進行機械式工作所帶來的枯燥感以及煩悶感。
雖然理論上來這種通過看書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誤,但正所謂熟能生巧,不管多複雜的事情在短時間內連續幹上一百遍都會令人變得無比熟練並總結出相關的操作技巧,而張延杭也同樣屬於這個情況。
既然一百遍都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更加不用擔心張延杭會出現失誤了,因為他都已經連續開鑿了將近兩千根赤鐵原石柱了,相關的操作手法早就已經形成了一種類似於肌肉記憶的固定操作流程了。
所以,對於連續開鑿了四位數赤鐵原石柱的張延杭來,就算被雜誌以及世界名著分散了一部分的注意力,但剩下的那部分依然能夠做到很好的完成煉金法陣的操縱以及運轉。
要問雜誌以及世界名著是哪來的?那自然不可能來自於主世界,所以,這些書其實是張延杭之前在浣熊市裏找到的。
浣熊市作為一個九十年代的現代城市,裏邊其實還是有很多張延杭能夠用得上的東西的,就比如張延杭之前曾經睡過的床以及用過的實驗桌,這些都是從浣熊市拿來的。
所以,出於廢物利用的想法,張延杭就從浣熊市裏裝了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東西。
當然,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張延杭的腰包裏實在太空了,有一大片閑置的格子,他想稍微找點東西填充一下讓它不至於看起來那麼空。
而且,除非是遇到像是這次的這種情況,要不然張延杭真的完全用不了九百六十個格子,所以,他才會往裏邊裝一大堆有可能用的上但更有可能用不上的東西。
至於他到底為什麼會往腰包裏裝一大堆書,那就不得不提到他平時用來測試力量的鋼筋混凝土了,因為誕生這個想法的時候他正好處於圖書館,於是,他在拆完了圖書館裏最厚實的承重牆之後順便裝了幾個書架的書。
然後,這些在圖書館倒塌之後唯一幸存下來的書就這樣在這幾的時間裏成為了張延杭緩解枯燥抵禦睡意的最好夥伴。
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張延杭此前整理腰包之後所占用的四十個格子,其實並不是那種每個格子裏就放幾樣東西又或者什麼單獨的東西,而是每個格子都被塞得滿滿當當的,結結實實的占用了四十個立方米。
這四十個立方米的物品中自然是從浣熊市那邊找到的東西占了大頭,其他的像是各種裝備以及物品又或者材料之類的,其實隻占據了很少的一部分格子。
因此,就光從這個體積上來,張延杭當時為了讓格子欄位看起來不那麼空,確實是煞費苦心。
“雖然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確實不怎麼累,但是現在一閑下來,頓時就感覺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睡意湧了上來,隻能二階覺醒者還是太弱了,無法完全抵擋住人類本身的生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