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月如初
這日清晨,剛打開城門,就有一輛看來十分華貴的馬車隨著許多挑著擔子的挑夫一起進了城。
固安是蜀地的一個小城,位於青山綠水之間,地處偏僻,風景秀麗。平日裏很少有什麼名流富賈之類的人物回到這兒來,所以,這輛在別處看來隻能算精致一點兒的馬車,到了固安這裏,就成了稀罕物事,甚至有許多小孩子追在車攆後麵,不停的跑著看著。
馬車在縣衙的大門前停了下來,車上走下一位中年文士,約略三十歲許。看那文士舉手投足間的斯文風度,就連街上沒見過多少市麵的小民也能看出來--這是個讀書人呀!而且和那些學堂裏的秀才先生還不一樣,這是個讀大書,做大事的人呐!
也不知這馬車的主人來到這麼個小地方有什麼事,那文士下了車,卻是不緊不慢地觀察起大街上的行人商販來。固安隻是個極小的城鎮,所以整個城鎮裏主要的集市,店鋪都在這條街上,甚至可以說這一條街便是這個小城的中心了。
因為在這裏交易的不過是最基本的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而小城四麵環山繞水,農戶們進城一趟往往需要走上數十裏山路,很不容易。所以這裏的集市並不是每日都有,卻是每三日才有一次,而今日,剛巧便是開集的日子。
天一亮,就有許多農民帶著自 家商品貨物早早地趕到這裏占據有利的位置,集市上充斥著的是討價還價的聲音,看起來好不熱鬧。
那文士四處走走看看,不時的與當地的農戶交談幾句,打聽米菜價格,問問民生一類情況,片刻後轉回車前,恭恭敬敬的道,“公子,這固安縣民風淳樸,百姓安居。雖然地處偏僻,難得風景極佳,倒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車內的羅成笑笑。這一路進城來,他已由車簾內看到了這個小縣城的大致情況,隻覺得民生穩定,風氣樸實,確實是個好地方,不由問道,“不知這裏的縣丞是哪一個,我們去拜訪一下。”
羅成十五歲時便在景熙的有意培養下,入朝參政,如今已過三年。去年他十七歲生日剛過,就被父皇排出京師。一年來打著代天尋狩的名號遊遍大江南北。一路上他明察暗訪,了解時弊,懲治了許多貪汙腐化,為非作歹的官員,也從民間許多地方發現任用了許多有識之士,提拔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委以重任。一年下來,太子聰慧仁義之名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羅成自己,經過這一路的鍛煉,不僅在政事上變得成熟不少,並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人脈和威信,為此後的登基做下準備。
因恰逢太傅方祈連之妻杜氏有孕需要人看顧,所以他並沒有跟著羅成一起 出來。景熙便為羅成尋了眼前的文士相隨。
此人名叫文玉,原是戶部的一名小官吏,為官數載,默默無聞。但難得的是,他辦事細致,思慮周到,博聞強記,雖無獨擋一麵之才,但從旁協助則極為趁手。
此時,但見他不慌不忙地道,“此地的縣丞原是江南一處富縣的縣令,因為政績突出,在位幾年官聲極佳。二年前吏部考察百官政績時原想將他升職,可他自請調往此處。
“在下剛剛聽這裏的住戶說了,固安縣附近山上原有一窩匪盜,四處搶掠,為禍鄉裏數十年。前幾任調來的官員都拿他們無法,這位縣丞來了,不知用了什麼法子,不僅招安了這群盜匪,還讓他們為其所用,做了縣衙裏的衙役。
“如今,這縣丞正帶著這些衙役出城去了,據說是訪問農耕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