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對於劉長山來說,也是一樣的,他可是非常有經驗的飛行員。
就在打開機載雷達的瞬間,高一航忽然聽到滴的一聲,不過仔細一看,並不是機載雷達發現了對手,而是腦海中王牌飛行員係統又冒出來了。
係統叮的一聲道:“尊敬的宿主,係統發布最新任務,擊敗劉長山,你將獲得身體素質積分一百點,並有抽大獎的機會哦!”
太好了!聽到係統出聲,高一航心裏就更加的興奮了!必須要擊敗劉長山啊,也不知道會抽到什麼大獎!
高一航暗自笑道:“好的,係統,你看好了!”
八十公裏的距離,已經足夠讓殲十戰鬥機的機載雷達發現對方了,因為殲十戰鬥機的機載雷達,對空中戰鬥機目標的發現距離達到一百二十公裏,當然在不同的高度下,發現距離是不一樣的。
因為機載雷達在平視時,和上視,下視搜索距離不一樣。
一般來說,下視搜索距離要短一些,這是因為有地麵雜波的影響,像有些二代機的雷達,甚至沒有下視能力的。
在雷達開機進行掃描時,也是有角度選擇的,比如說正負十度,那麼搜索精度就更高,但是搜索範圍就比較小,而選擇正負六十度的話,搜索範圍大,但是精度就要差一些。
現在劉長山會是在什麼方向呢?這個高一航也不知道。
不過以劉長山這樣的老飛來說,他肯定會選擇在低空進行機動,這樣可以利用地形躲避高一航的雷達搜索,而他自己則可以更容易發現高空的高一航。
高一航並沒有選擇低空飛行,因為這樣的話,從能量機動理論上說,沒有什麼優勢,隻有占據高度和速度的優勢,才可以迅速的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就像鷹擊長空一樣。
高一航判斷對手可能在低空,加之有王牌飛行員手套,與這架殲十S戰鬥機很好的融合,搜索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這次高一航猜對了,劉長山確實飛得很低,他率先發現了正在一萬米高空飛行的高一航駕駛的殲十S戰鬥機,於是他迅速的用雷達去鎖定這個新飛。
現在雙方相距六十公裏,由於是模擬近距格鬥,所以不能夠用超視距空空導彈攻擊,必須要一直鎖定跟蹤到霹靂九C近距格鬥導彈的發射距離才可以攻擊。
劉長山暗喜同,還好沒有被高一航率先發現,這樣他已經占據了主動,現在隻要不被高一航甩掉,那麼他幾乎就穩操勝券了。
不過高一航的反應太快了,其實嚴格的來說,不是高一航反應快,而是他有了王牌飛行員手套,與這架殲十S戰鬥機已經快人機合一了。
所以就在劉長山剛剛鎖定殲十S並加速拉起衝向殲十S的時候,高一航就迅速的反應過來了,甚至他的動作,與雷達告警聲幾乎同時。
這讓坐在後艙的江海都有點看傻眼了,這是本能反應嗎?就是他自己也不可能有這麼快的反應。
得益於殲十戰鬥機優秀的氣動布局設計,高一航迅速的扭轉機頭,進行大過載機動,迅速的就擺脫了劉長山的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