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繡春刀(1 / 2)

“造船最好的木材是柚木。但是柚木稀少珍貴一般隻用來做船甲板和龍骨,造船用的最多的木材是鬆木和杉木。所謂鬆木泡千年,杉木吹萬年就是這個意思。

這艘沉船的龍骨用的是柚木,船底部分都是用鬆木,是以海水浸泡了幾百年都沒有腐壞,如果我推測的不錯,這些木材也是先水裏浸泡三年,又暴曬三年然後又在用桐油浸泡三年……”

說到造船工藝,龍致是滔滔不絕,要知道他作為一個艦長,關於古代帆船的了解是一點也不亞於方教授這種學院派。

陳修耳邊聽著他的講解和看著眼前這半截的沉船頓時對古代的造船工藝也是大有了解,受益匪淺。

“石州,進入沉船裏麵。”方教授看龍致說得盡興,差點都忘記了這次潛行的目的,是直接奪過麥克風對著潛水器的駕駛員石州下令。

“是!”

石州先是把潛水器上浮到沉船漏出海床淤泥外麵的部分,隻見在船的底部有一個三、四米大的、不規則的裂口窟窿。

“沉船當時應該就是觸上了礁石,使得船艙進水了,最後才沉沒!”

潛水器一直繞道船體的左舷部分,耳機裏麵忽然傳出了方教授急促的叫聲,“停,就是這裏!”

石州把潛水器固定在這個位置,所有的照射燈都對準了左舷甲板,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刻了好幾百個方塊字。

“再拉進去一點!”陳修喊道。

石州在把潛水器拉近一些距離,終於是看清楚了上麵的那些字,每個字顯然都是用利器雕刻,可謂是真正的入木三分。

不過最讓陳修震驚的還不是那些文字的雕刻方法,而是那些文字他一個都不認識!

這些文字不是甲骨文、又不是金文,但是從結構筆畫來看又比像是上古文字那般的繁瑣。

再一看又像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文字,隻是秦前的文字陳修也是有所了解,已經是接近後事書寫的隸書,看著甲板上麵的文字又不像。

再一細究感覺有些像是西夏文字,但又似是而非。如果是拆分了部首來看,又有些像是曰文裏麵的“和製漢字”。但是再一看筆畫卻書寫方法又是不一樣。

“方教授,這些是哪國的文字,我怎麼感覺我的書是白讀了,一個都不認識!”

控製室裏麵的方教授苦笑了一下說道:“我也是不認識,你這次的任務就是要破譯這些文字!”

“我來破譯!?”

陳修這下終於明白為什麼黃南國當初對那麼多的專家考核的三道難題都是和文字有關的了。

原來他是要挑選出一個對考古文字有特殊技能的人來破解沉船上麵的文字。

但問題是,自己要雖然考核的時候是讀懂了甲骨文,但那是全靠作弊啊!

論真才實學,就是常用的八百個漢字讓他手寫都未必能全寫對。畢竟現在是一個電腦時代,提筆忘字最是正常不過。

“我們初步懷疑這些文字是船要沉的時候,船上的人臨死刻上去。這上麵刻有三百五十六個字,不過並不連貫,有一部分是隨著另一半的船體瓦解消失了。

這些字之前我們已經拍照下來,不過為了讓你有直接的觀感,特意安排這次下潛讓你近距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