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立國以來,就規定地方官府得設有兩處官倉,一是當地的府縣官倉,用來囤放每年固定的稅糧,然後每到秋冬季節,便將之交付轉運司,再運往京城;另一座便是常平倉了,那裏頭囤積的是曆年從官倉中節餘下來的糧食,然後隨到隨換,為的是有個儲備,以防萬一。
像是碰上災年,當地糧價因之上漲時,地方官員就能開啟這常平倉,將其中的糧食衝入市場,用來平抑糧價。又或是遇到災情時,還能拿這批糧食來賑濟災民。
可以說這常平倉雖然平日裏隻進不出,其作用卻不在官倉之下。至少李淩在揚州為官時,是很看重對常平倉糧食管理的,幾乎做到了一月一查。
而此番朝廷要調用地方囤糧,指的也就是這常平倉裏的糧食,畢竟官倉裏的糧食還要用來發給衙門官吏呢,倒是常平倉的糧食,多數地方是用不上的。可根據之前馬邦文所說,卻是應州的常平倉早就見底了,所以才不能運糧北上,然後李淩現在提出要去倉庫查看一番,倒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很快的,兩方人馬就出了府衙,雖然天色漸暗,但卻沒有影響他們的行動,很快就來到了城南一個角落,那裏便是應州府常平倉所在。占地不小,大門緊閉,還有幾個老兵守在裏頭。
直到得知是知府大人帶人前來,那幾個老兵才趕緊敞開大門,同時負責此間的一名小吏也忙不迭地迎了出來,還想討好兩句呢,就被馬知府給揮手製止了:“這位李大人,今日想要來查看庫房情況,你就陪他進去看看,順便介紹幾句咱們倉房裏的情況吧。”
這個叫汪暉的小吏連連點頭稱是,又跟李淩他們見了禮,這才熱情地招呼他們進內。一邊帶路,一邊訴苦似地道:“李大人你們是有所不知啊,咱們這應州府常平倉是真的窮啊,都快兩年沒見著糧食了,現在五個大倉庫,都空得能跑馬了,連隻耗子都看不著。您請,小心,這門檻有些高了……”
李淩一邊聽他扯著話,一邊目光隨意在四周掃視著,常平倉除了最外間是個公房兼宿舍外,後頭便全是倉房。雖然隻有五間,但每一間都占地極大,而且建得還頗為用心,不光頂上有瓦,下方有擋水的門檻,還有厚實的門戶,外間的磚牆上還刷著防蟲防潮的石灰……就這架勢,看著都比府衙還要完善些了。
見李淩的目光在幾座倉房間流連,汪暉眼中有些慌亂,口中卻解釋道:“小人在此也沒別的活計,所以就想著把這幾座倉房翻新一下,都是自己動手,倒也沒花幾個錢。這樣,等到來年真有糧食運來,也就能安全儲藏了。”
李淩似笑非笑地點點頭,也不說自己信不信,隻是隨意來到一間畫著“丁”字的庫房前:“打開看看。”
“是。”汪暉不敢不從,立馬上前,用力一推,嘎吱聲裏,門開啟,露出了裏頭空曠的場景,真就跟他說的那樣,倉庫裏空蕩蕩的。李淩也沒多說什麼,隻是隨意進門,在庫房裏走動了一番,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便出了門。
然後又連續進了三間庫房,一樣是沒有任何發現。可李淩臉上卻不見半分失落,依舊繼續著,指著算是最裏頭的那間甲字號倉庫道:“也開門讓我看看。”
汪暉有些無奈,這也太仔細了些吧,但還是答應一聲,開鎖推門,依舊是空蕩蕩的一片。可這回,李淩卻沒有再次進入了,而是衝後方幾個下屬一招手:“上下內外,都給我仔細查看,尤其是地麵。”
這話一出,眾軍士自然是低聲答應,果斷上前,而汪暉的臉色卻是猛然一變,張下嘴想說什麼,卻又說不出口,隻能回頭求救似的看向馬邦文。
後者的臉色也有些變了,本來那滿滿的篤定和自信更是徹底不見。躊躇了一下後,才上前道:“李大人,現在天都黑了,你也看了這麼多倉庫,沒有任何發現,不如先回去吧……”
“不急,查完此間倉庫再走也不遲。”李淩笑了下,隻是這笑容裏卻透著叫人心悸的深意。
說話間,裏頭幾人已忙活開了。有在牆上啪啪亂拍的,也有拿腳在地上砰砰直跺的,隻見他們一寸寸地摸索試探著,好像篤定了此間有什麼貓膩。
應州府衙眾人的神色越發緊張,可又無可奈何。終於,伴隨著一人在東邊角落的牆上用力一拍,傳出的聲音卻由沉悶化作了清脆,所有人的精神都為之一變:“是這兒!”
這句話,讓李淩臉上的笑容一閃,然後扭頭看了看馬邦文和汪暉:“想不到這庫房居然還另有乾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