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刹那永恒,天人之道各不同。(1 / 3)

王希堯喝了杯酒,對北岩山人說道:“你設計的皇陵和地下天宮非常不錯。王某佩服。”

北岩山人說道:“王太傅謬讚了。若是你去設計,可能比老朽做得更好。”

王希堯搖了搖頭。

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王希堯的數學造詣,空間布局,更是達到了新的巔峰。

可是要讓王希堯去設計始皇陵和地下天宮,還真未必能比北岩山人做得更好。

北岩山人沒有係統學過現代數學,沒有刻意進行思維邏輯訓練。可是他設計的地下天宮,渾然天成,每一處都是恰到好處。

這種本事,就像是一種天賦,北岩山人好像是與生俱來就擁有,根本就不需要訓練。

王希堯又問道:“你對這次造反怎麼看?”

北岩山人笑著說道:“貴族謀反,大多隻是為了私利。但是普通百姓謀反,那就是整個大秦的根基出現了問題。”

貴族能吃飽穿暖,能享受奢華。貴族謀反,一般都是玩兒權謀遊戲。並不是真正為了生存而戰。

可是普通百姓,像陳勝吳廣這些人,若不是被逼到了絕境,是不可能有膽子謀反。

王希堯點頭說道:“大秦的百姓日子過得太苦。當普通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這天就必定要變。”

大秦的律法,還是沿用秦國時期的法。

天下一統了,律法就要與時俱進,要因地製宜。

秦國的法,適合秦國百姓,但未必適合楚地、齊地、魏地的百姓。

大秦的法簡單粗暴。一刀切,隻問結果,不問緣由。時間一長,百姓積怨太深,是必定要出大問題。

陳勝吳廣他們,不過是遇到了大雨,趕路耽誤點時間。按照現代的思維邏輯,遲到,向上官解釋清楚即可。隻是小事情。

天降暴雨,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

可是上官不可能聽陳勝吳廣解釋。因為根據秦法,陳勝吳廣他們這九百多人遲到,全部都要被處死。

螻蟻尚且偷生。

更何況是人。

不想死,除了造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那種情況下,王希堯也會做出和陳勝吳廣一樣的選擇。

大秦現在修改律法?

肯定是來不及!

若是始皇帝還在,可能還有機會。始皇帝死了,一切介休。

打天下難,治天下更難。

王希堯和北岩山人都覺得,治國比修身更難。哪怕他們二人是“天人”,真要來治國,可能未必搞得定。

北岩山人對陰陽的理解,超越了王希堯的認知。

以“五行”來解釋世界萬物,可能有點不合理。但是以“陰陽”的角度來分析宇宙萬物,是絕對正確。

陰陽是相對的,陰陽可互換,陰陽亦可融合。北岩山人給始皇帝設計地下天宮,用的就是陰陽理論。

聽了北岩山人對“陰陽”的闡述,王希堯的眼睛頓時就亮了。

王希堯對養心劍第七劍的研究,終於有了方向。第七劍,貫通了陰陽,那麼這一劍就算是成了。

當然,貫通陰陽的一劍,可不是武當派的太極劍。太極劍,對於王希堯來說,實在是簡單至極。

王希堯拿出了自己的修心法門。

北岩山人笑著說道:“王太傅,你這修心法門,是為了謀求長生的吧。”

任何修行法門,都有一個底層邏輯。有的法門是為了增強心神,有點法門是為了增強智慧,有得則是延長壽命。

北岩山人是何等眼光?他一眼就瞧出了王希堯心中的“道”。

萬般手段,千般法門。

劍法技藝、心靈修行、神魔煉體、吐納練氣……歸根結底,王希堯就是要謀求長生不老,追求永恒的生命。

說得再通俗點,就是怕死。

王希堯點頭說得:“你可真是慧眼如炬。王某的修行目的,就是追求長生,也是為了探索劍道和生命的真諦。”

北岩山人說道:“好誌向。可這不是老朽的道。”

北岩山人把修心法門還給了王希堯。

王希堯笑著說道:“怎麼,瞧不上王某的修行法門?”

除了女媧觀想圖,王希堯交給北岩山人的修心法門算是絕對是壓箱底的絕學了。

北岩山人說道:“王太傅不要誤會。老朽並非瞧不上你的修行法門。太傅可知道老朽是如何進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希堯說道:“願聞其詳。”

北岩山人說道:“老朽少年的時候,跟隨恩師鄒衍修學。當時老朽和王太傅一樣,都是謀求長生不老。越是有所求,心思反倒越是不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