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於劉家女的傳說
劉家女一亮相,就引來眾多好友的疑義,他們(她們)對這個名字百思不解。其實作為劉家女的我,也在想這個事,我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不應該姓劉。
我的父親姓張,在爺爺的爺爺那輩子從山東還是其他什麼地方,總之應該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逃到黑龍江,占了塊地討生活。到了爺爺那輩兒,哥幾個商量再也不能不識文斷字而受識文斷字的人的欺負了,就一起湊錢讓排行最小的爺爺來讀書,爺爺考取了當時這一帶的最高學府——齊齊哈爾師道(相當於現在的師範大學)。
在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應該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所以識文斷字的爺爺並沒有給家族帶來任何的不受欺負的因素,而爺爺卻落下了一輩子不喜歡幹活的毛病。
在齊齊哈爾師道讀書時,爺爺唯一的收獲是認識了我奶奶,我奶奶也在那裏讀書,隻是低他一兩個年級。我奶奶也不姓劉,我奶奶姓王。其實一開始我奶奶也不姓王,姓李。在清朝末年,我奶奶的爸爸在清朝做官沒有做明白,家裏被抄,我奶奶的媽媽把隻有四五歲的奶奶送給了遼寧一個王姓商人,臨了,隻對奶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快逃命去吧!”奶奶在世時,總叨咕讓我去找她的哥哥李福生,說他在保定府。
話說到這,我不是姓張就應該是姓王,再或者應該姓李,但我都沒有姓,我還是姓了劉。
談婚論嫁時,我應該叫龐張氏,改姓龐,我的先生叫龐某某,小名叫龐詩人。此外,還有一個在我博客上抗議說,我應該叫潘家媳的潘姓者,他是詩人最好朋友,所以,他經常開玩笑,說,朋友的老婆他多少是要沾點光的。
其實上述因素我都考慮了,我最應該姓張,其次姓王或姓李,也可以姓龐,實在不行了也可以姓潘的,但我力排眾議,選擇了劉姓。
我出生時,我的媽媽一看是個女孩兒,心中暗喜,她認為她終於有了繼承人了。如果是兒子,那時我已有了哥哥,媽媽也沒有動這念頭的,因為續香火的任務總是由男性完成的,爸爸是不會給的。而現在她有女兒了,是女兒,爸爸總可以讓給她的啊,這樣想著,媽媽就對我爸爸說了,“這個女孩兒姓劉吧,名字我起好了。”
爸爸一聽,說:“使不得,可使不得啊,我好容易得一女兒怎麼能姓別人的姓呢?我也已給我女兒起好名字了。你可不要瞎整啊!”
於是我今天的張姓名字便在父母的討論中隨意地產生了。
今天,我有了博客了,我在給我博客起名時,我想到了劉姓,我可以姓劉啊,我要實現媽媽的願望啊!
劉家女就這樣產生了,源於我的媽媽是獨生女,姓劉,她家裏已經沒有任何的後代了,需要我來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