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自由主義(1 / 3)

20.自由主義

孫中山先生曾引一句外國成語:“社會主義有五十七種,不知那一種是真的。”其實“自由主義”也可以有種種說法,人人都可以說他的說法是真的,今天我說的“自由主義”,當然隻是我的看法,請大家指教。

自由主義最淺顯的意思是強調的尊重自由,現在有些人否認自由的價值。同時又自稱是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裏沒有自由,那就好像長板坡裏沒有趙子龍,空城計裏沒有諸葛亮,總有點叫不順口罷!據我的拙見,自由主義就是人類曆史上那個提倡自由,崇拜自由,爭取自由,充實並推廣自由的大運動。“自由”在中國古文裏的意思是:“由於自己”,就是不由於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歐洲文字裏,“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從外力裁製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在中國古代思想裏,“自由”就等於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自由”是“由於自己”,都有不由於外力拘束的意思。陶淵明的詩:“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這裏“自然”二字可以說是完全同“自由”一樣。王安石的詩:“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這就是說,這片瓦的行動是被風吹動的,不是由於自己的力量。中國古人太看重“自由”、“自然”的“自”字,所以往往看輕外麵的拘束力量,也許是故意看不起外麵的壓迫,故意回向自己內心去求安慰,求自由。這種回向自己求內心的自由,有幾種方式,一種是隱遁的生活——逃避外力的壓迫,一種是夢想神仙的生活——行動自由,變化自由——正如莊子說,列子禦風而行,還是“有待”,“有待”還不是真自由,最高的生活是事人無待於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西天淨土,都含有由自己內心去尋求最高的自由的意義。我們現在講的“自由”,不是那種內心境界,我們現在說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壓迫的權利。是在某一方麵的生活不受外力限製束縛的權利。

在宗教信仰方麵不受外力限製,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思想方麵就是思想自由,在著作出版方麵,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些先進民族用長期的奮鬥努力爭出來的。

人類曆史上那個自由主義大運動實在是一大串解放的努力。宗教信仰自由隻是解除某個某個宗教威權的束縛,思想自由隻是解除某派某派正統思想威權的束縛。在這些方麵……在信仰與思想的方麵,東方曆史上也有很大膽的批評者與反抗者。從墨翟、楊朱,到桓譚、王充,從範縝、傅奕、韓愈,到李贄、顏元、李塨,都可以說是為信仰思想自由奮鬥的東方豪傑之士,很可以同他們的許多西方同誌齊名比美,我們中國曆史上雖然沒有抬出“爭自由”的大旗子來做宗教運動,思想運動,或政治運動,但中國思想史與社會政治史的每一個時代都可以說含有爭取某種解放的意義。

我們的思想史的第一個開山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爭取思想自由的意義。

古代思想的第一位大師老子,就是一位大膽批評政府的人。他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同時的鄧析是批評政府而被殺的。另一位更偉大的人就是孔子,他也是一位偏向左的“中間派”,他對於當時的宗教與政治,都有大膽的批評,他的最大膽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麵:

有教無類:“類”是門類,是階級民族,“有教無類”,是說:“有了教育,就沒有階級民族了。”

從老子孔子打開了自由思想的風氣,二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宗教史,時時有爭自由的急先鋒,有時還有犧牲生命的殉道者。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自由主義的最早一個倡導者。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經典裏自由主義的理想人物。在二千多年曆史上,每到了宗教與思想走進了太黑暗的時代,總有大思想家起來奮鬥,批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