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協和外交”原來還是“焦土外交”(1 / 3)

43.“協和外交”原來還是“焦土外交”

4月17日,日本外務省的一個非正式聲明使得全世界震驚。但是這個聲明的文字,華北的中文報紙上都沒有登載;天津《益世報》在20日曾譯載日文京津《日日新聞》的新聞聯合社的17日東京電,隻是很簡略的一段。其餘各報評論這事大都是根據路透社一個短電。西文報紙上,19日的北平《時事日報》(英文)登出了17日東京路透社的短電;20日京津《太唔士報》登出了18日新聞聯合社和電報通訊社的兩個東京長電,英文譯本雖有文字上的不同,內容是一樣的。直到今天(4月23〔日〕),《大公報》,天津《益世報》,北平《晨報》方才把這個聲明的全文從日本報紙翻譯出來。我們現在抄錄全文如下(用《晨報》譯本;《大公報》所據的原本似稍有刪節):

關於中國問題,日本之立場與主張,或有不與列國一致者,唯日本為盡在東亞之使命與責任,實立於不能不盡其全力之立場。向時日本之所以不能不退出國聯,實因日本對於自國在東亞地位之見解,與國聯相左有以致之。

日本對於中國之態度,或有與外國未能一致者,亦未可知;唯此種情形,乃導源於日本在東亞之地位與使命而不得不爾。日本對於各外國,常維持增進友好關係,自不待論,而日本為維持東亞和平及秩序,以單獨責任進行之事實,日本亦認為係當然之歸結。又單獨進行維持東亞之和平與秩序,乃日本之使命,日本對此使命,有決行之決心。唯欲使右(上)述使命得以進行,日本又不能不與中國共分維持東亞和平之責任,中國以外國家,固非分責任者也。

職是之故,中國之保全,統一,乃至國內秩序之恢複,自東亞和平見地觀察,固日本最所切望者。唯中國之保全,統一,及秩序恢複,必有待於中國自身自覺與努力,已為過去曆史所昭示,此種情形,現在為然,即將來亦莫不然。

帝國自此種見地出發,認中國方麵苟有利用他國,排斥日本,出之以違反東亞和平一類手段,或出之以夷製夷之對外方策,日本不得已,決不能不予以排擊。

又列國方麵,苟因顧慮滿洲事變上海事變形成之情勢而對中國欲采共同動作,則縱令其名目為財政的援助或技術的援助,終局在中國,必然的帶政治意味。此種形勢助長之時,遂開設定勢力範圍,國際管理或瓜分之端,此不僅對中國為大不幸,即東亞之保全,乃至為日本計,亦有影響重大之懼,日本在主義上,不能不對此表示反對。

唯各國各別與中國自經濟上貿易上進行交涉,事實上雖為對華援助,但在不妨礙東亞和平維持範圍以內,日本亦無對此實行幹涉之必要。如右(上)述措置,誠使東亞和平維持陷於紛亂,則日本不得不反對。例如最近外國對華售賣軍用飛機,教授飛行術(各報作“設置飛機場”),派遣軍事教育顧問,軍事顧問等,或借政治借款,結局明白離間中國與日本及與其他各國間之關係,發生違反東亞和平維持之結果,日本就其立場言,不得不反對。

上述方針,雖為日本從來方針之當然的演繹,然因最近外國在中國國內,共同動作,以援助一類之種種名目,積極的策動,此時明我立場,決非徒爾也。

當18日聯合社與電通社向世界播送這個聲明時,他們都特別提及宋子文與孔祥熙新近組織的銀公司,並且明說外務省的談話是對此事表明日本的態度的。我們現在讀了那談話的全文,特別是全文的末節,更可以明白這個聲明的最近動機是銀公司的組織。銀公司的組織本是要吸收外國的資本來做中國的建設事業的,宋子文又是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政策的有力的代表者。日本人早就表示反對這種國際協助中國技術建設的政策,所以在拉西曼回日內瓦出席5月15日的國聯技術合作會議之時,在中國銀公司的計劃剛發表之時,日本外務省又來這一個嚴重的、強橫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