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誰教青年學生造假文憑的?
近日報紙登載北平破獲了一個製造假畢業文憑的機關,其中有專製文憑的,有專刻印章的,有專模筆跡的,還有專造官廳鋼印的。據北平某私立中學校長的報告,此次發現的機關在本年內賣出假文憑一千幾百張,每張平均賣十八圓,這是因為營此業的人加多了,競爭厲害了,所以價格貶落了。前年價高時,每張可賣八十圓!
當我四年前在上海做私立大學校長的時候,每年招考之後,教務處總要發公函給各地的中學,查詢文憑的真偽。有些中學校——什麼吉林某中學,什麼貴州某中學,——根本就不存在,去信往往退回;有些遠地中學,函件往返需要一兩個月。等到文憑檢查明白,考取的學生早已上課大半個學期了。發現假文憑的,照章得開除。有一年,教務處報告我,用假文憑的共有七十人,都是上了兩個多月課的!我很不忍開除這許多人,問他們可否查查他們開學後的成績,功課優良的可否從寬發落。教務處的人說,不行,這個例是開不得的。所以我們隻好硬起心腸來幹那“揮淚斬馬謖”的苦戲。
在那個時候,我們校裏還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一天,庶務課正在整理儲存室裏一些學生寄存多年不取的雜件,忽然在一隻破網籃裏發現了一□□大學的木質印章,還有校長□先生的石質私章。我們檢查舊卷,那隻網籃的舊主人果然是用那個大學的證書轉學來的,可是他早已在我到校之前平安畢業走了!我們隻好把那些木石假印送還給□□大學的□校長去。
我在那時代(民國十七八年)還聽說四川某地有位校長每次到下江來,總帶一些空白的文憑來送給親友人家,做他的禮物!這個故事我本不相信,但我自己後來真遇著同樣的一件實事。民國十八年我到北平,一個本家來同我商量,要叫我的侄兒去考清華大學。我很詫異的說:“他今年剛從初中畢業,怎能考清華?”他說:“可以。他有文憑。”我更詫異了,說:“我們家的子弟怎麼好用假文憑!”他說:“是文憑,而且是教育局蓋印的。”我說:“那裏來的?”他說:“一個朋友做中學校長,今年辦畢業,多報了十來個名字,領了文憑來分送給朋友,我也托他替某人辦了一張高中畢業文憑。”那張文憑我雖然不許我的侄兒用,可是這種文憑確是“真”的,無論怎樣送到原學校或教育局去查問,都不能證明他是“假”。
上麵說的幾件事,都可以使我們明白假文憑是近年教育外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我們要研究防止假文憑的方法,似乎應該先追溯假文憑所以發生的曆史。我可以武斷的說:假文憑所以發生是由於民國七八年間教育部廢止了“有中學畢業同等學力者”可以報考大學的一條章程。往日專門以上學校的預科招考,除中學畢業者外,凡“有中學畢業同等學力者”也可以投考。傅增湘先生做教育總長的時代,召集了一個專門以上學校校長會議,議場上有人提議刪去“同等學力”的一條,他們的理由是:有了這一條,中學的天才生到了第三年(那時中學四年畢業)都去投考升學了。天資中等的也往往要去嚐試僥幸,所以中學的訓練往往不充分,並且辦中學的人很感覺種種困難,往往三四年級的人數太少,又大都是庸材。討論的結果,“同等學力”一條竟被刪去了。十五年來,這一條始終沒有恢複。凡專科以上學校的入學考試皆限於高中畢業生,有許多青年,或因天資較高而不肯忍耐六年的中學,或因經濟不充裕而想縮短學校的負擔,或因高中辦理不善而功課等於初中課程的複習,以致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因曆年大學入學試驗程度降低而引起學生僥幸之心,——因此種種原因,有許多青年往往冒險做出種種造假文憑的犯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