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研三結束還有六個月,徐淩波使出了渾身解數,終於擠出一篇論文,交到了林知夏的手裏——那是徐淩波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雖然他已經四沒洗頭了,但是他渾身散發著知識的芳香,內心充盈著知識的雨露。
他穿著一件發皺的外套,腰杆筆挺,眼神堅毅,端端正正地站在林知夏的辦公桌之前,彬彬有禮地:“林老師,你幫我檢查論文吧,謝謝老師。”
林知夏拖來一把椅子,擺在她的黑色皮椅旁邊,平靜地:“請坐。”
徐淩波的心髒一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啊?”
“我一頁一頁地給你改,”林知夏拿出一支紅筆,“你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問我。我們爭取早點把你的文章投出去,不耽誤你碩士畢業。”
徐淩波猛地咳嗽一聲,把心一橫,坐到了林知夏的身側。
他雙手搭放在大腿上,緊盯著自己的論文。
林知夏通讀全文,默默地在心中模擬一遍實驗過程,確認插圖和表格中的數據是有效的。
隨後,她就從文章的第一段開始批改。
一般來,理工科論文的第一部分是文獻綜述,如果綜述寫得不好,那就明作者的知識儲備不夠,相關領域的積累不足。因此,林知夏挺重視這一個模塊。
林知夏根據徐淩波的實驗設計與結果,為他新增了一些閱讀材料,概括了文獻的核心思想。她還在後文補充了必要的公式推導——她隻寫了推算式的開頭,剩下的工作都留給徐淩波,但她已經讓整篇文章提升了一個檔次。
徐淩波看著她毫無停頓的寫字速度,心頭又是一驚,暗道:如果林老師的大腦是一架戰鬥轟炸機,我的大腦就是一輛兒童搖搖車。她飛得又高又遠,快如閃電。而我隻會原地搖晃,甩動頭顱,自以為思維在活動,其實隻是甩頭的幅度太大了。
哎,也許,崔一明得沒錯,我活該被延畢……徐淩波暗自心想道。
徐淩波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卻聽林知夏:“你寫得不錯,進步很大,等你把文章改好了,肯定能達到學校的畢業要求,也許還能評上‘優秀畢業生’。”
“林老師?”徐淩波驚訝地抬起頭。
林知夏笑:“我對你的工作挺滿意的,你加油,早點改好,早點發表。”
徐淩波連連點頭。
他從林知夏的手裏接回論文,如釋重負。所有的焦躁、困頓、苦惱與煩擾都慢慢地淡化了。他腳步輕快地走在返回男生寢室的路上,空灑下明媚的陽光,他的心裏也有一片雨後初霽的晴朗。
*
對於徐淩波而言,018年的寒假是一個特殊的假期。
他沒有回家過年。
他變得勤奮好學,不恥上問,每周都會找導師答疑,還能在實驗室裏靜坐一整。方怡雯他“脫胎換骨”,崔一明嘲笑他“不自量力”,而他謹記林知夏的教誨,屏蔽了外界的負麵幹擾,滿心滿眼隻有他的論文。
他每迎著朝霞出門,踏著月光返回寢室。寒冬臘月的冷風似刀,凍得他鼻頭通紅,耳朵發僵,但他不怕苦也不怕累。終於,在寒假結束後的第二,他把修改過的論文交給了林知夏。
林知夏一個晚上就幫他定稿,表揚了他的成果,還將他的文章投到了si期刊。
兩個月後,徐淩波收到了期刊錄用文章的好消息。
換句話,從今往後,徐淩波也是一個發表過si論文的人。
奇怪的是,他並沒有自己先前預想的那麼高興,也不覺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多重要,隻是全身洋溢著一股難以形容的滿足感。他把論文打印出來,貼在胸口,安安穩穩地睡了一個長覺。
*
雖然,徐淩波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二區si,但是,林知夏知道,徐淩波不太喜歡做科研。他打算在碩士畢業之後直接工作,林知夏便提醒他留意學校的春季招聘大會。
今年的春季招聘大會主要有兩種形式:雙選會與宣講會。
雙選會在學校的體育館舉行,總共吸引了省內外的一百多家企業,包括柴陽的“陽陽直播”。每家企業都會在體育館裏占據一處攤點,像擺攤一樣招攬路過的學生。
而宣講會一般開設於學校的禮堂或者階梯教室,由某一家企業單獨承辦——林知夏的量子科技公司就在四月底召開了一場大型宣講會。洛櫻和林澤秋擔任主講人,他們二人分別代表了公司的研究組和技術組。
洛櫻很會調動現場氣氛,觀眾們的反應空前熱烈。
禮堂的第一排坐著幾位物理學院的年輕老師——其中有一位長發飄飄的女老師吸引了洛櫻的注意。這位女老師容貌秀麗,氣質拔群。她一邊為洛櫻鼓掌,一邊抿唇笑了笑,笑容極美。
演講結束之後,洛櫻從容下台。她聽別人,那位女老師名叫孟連思,是物理學院的講師。
孟連思與譚千澈有合作,即將加入林知夏的“四校聯合研究組”。她特意來聽量子科技公司的宣講會,是想多了解一些與“四校聯合研究組”相關的動態。
她還想拿到洛櫻的聯係方式。
她時不時地轉過頭,目光飛快地從洛櫻身上掠過。
這時,林知夏剛好從側門走進禮堂,站到了洛櫻的旁邊。
洛櫻就:“今來了不少學生,公司的郵箱賬戶收到了上百份簡曆。我們研究組隻招十個人,競爭還蠻激烈的。”
“學姐辛苦了,”林知夏卻問,“你在台上站了一個時,要不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洛櫻含笑道:“我不累。”
林知夏遞給洛櫻一瓶水。礦泉水瓶沾著她的餘溫。
洛櫻的手掌輕觸瓶身,心頭湧起百般滋味。或許是因為她的襯衫勒得太緊,她胸口沉悶,千言萬語隻化成一句話:“再過四個月,你和江逾白就要舉行婚禮了吧。”
“是的,”林知夏斟酌片刻,才問,“你會來參加婚禮嗎,學姐?”
她的嗓音一如既往,清甜悅耳,又把“學姐”二字念得極其好聽。
洛櫻笑著點頭:“我會的。”話中一頓,喃喃自語:“我真的……非常希望你能過得好。”
周遭光線昏暗,人影模糊不清,洛櫻目視前方,手指抓緊自己的裙子,指甲稍微一挑,似乎勾破了布料。
而林知夏就在此時回答:“我也是,學姐。”
她的潛台詞是:我也希望你過得好。
洛櫻半低著頭,釋然一笑。
林知夏忽然又問:“我能把你的微信號推給孟老師嗎?孟老師的全名是孟連思,她坐在那裏……”
話中一頓,林知夏指向禮堂的第一排座位:“剛才她給我發消息,很含蓄地問我要你微信號。她在物理學院工作,快加入我們的‘四校聯合研究組’了。”
洛櫻順著林知夏所指的方向望過去,剛好對上孟連思的視線,孟連思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她雙手緊握,搭在腿上,修剪圓潤的指甲相抵,微微摩挲——但洛櫻看不見這些細節。
“可以嗎?”林知夏心翼翼地再次詢問。
洛櫻輕聲答應道:“好啊。”
林知夏勾起唇角:“嗯,我這就把孟連思的微信名片轉給你。”
*
孟連思專攻凝聚態物理學的某一個分支。
她的研究範圍較,門下的學生也不多。但她加入“四校聯合研究組”以後,卻帶來了明顯的助力,還替方怡雯減輕了負擔。
方怡雯早已達到了博士生的畢業要求。她去年還獲得了某個知名期刊“017年度最佳論文”的光榮稱號。她如今仍然留在實驗室裏勤奮工作,一來是想多學點東西,二來是想為林知夏的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林知夏反倒讓她別太辛苦,並把博士後研究組的資料發到了她的郵箱裏。
方怡雯便開始規劃下一個階段的工作。時間日複一日地悄然流逝,她並沒有確切的感知,轉眼就來到了六月——這一年的畢業季。
春去夏來,氣漸漸變熱,學生宿舍樓下堪稱人山人海,到處都是行李箱拖動滑輪的聲音。
方怡雯的家當很少。她拎著一個行李箱,肩上扛著背包,直接從女生寢室出發,緩緩地邁向學校大門。
徐淩波與她同行。
臨近門口時,他們都望見了林知夏。
方怡雯率先喊道:“林老師?”
“我來送你們,”林知夏遞出兩個布包,“我昨做的禮物。”
方怡雯拆開布包,見到了一枚刻有自己名字的篆體印章,徐淩波亦然。他們二人一瞬間都陷入失語狀態。
六月的朝陽溫暖而柔和,林知夏的聲音輕飄飄傳進他們的耳朵:“恭喜你們畢業了,再見。”
她向後退了一步,安靜地站在校園裏。
往昔記憶浮上腦海,老師不厭其煩的輔導仿佛近在昨,學生的生涯從此結束,沒有轟轟烈烈的告別儀式,隻有輕輕淡淡的晨風相伴。徐淩波猛抽一口涼氣,與林知夏告別:“再見啊,林老師!”
方怡雯朝林知夏伸出手,林知夏還沒反應過來,方怡雯就飛快地擁抱了她,輕聲如囈語般念道:“老師,再見。”
有一滴水從方怡雯的眼角滑落,她搓了一把臉。遠處是廣闊藍,浩渺白雲,她拎起行李箱,頗為灑脫地揮一揮手,不再回頭。
林知夏靜立於原地,望著她的學生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