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18 章(2 / 2)

柴氏嗤的笑出來,道:“平日裏遇到事就賊老天,如今倒是念上佛了。佛祖一聽怕是都要被你氣死呢。”

“娘!!”葉氏惱羞成怒,拍了下柴氏的膝頭,“別這麼說,若這次真的能賺了銀子,我寧願一個月吃素。”

柴氏挑挑眉,道:“那感情好,大過年少個人吃肉,家裏還賺了。”

陸蘭兒被柴氏逗的直笑,榮哥兒也嗤嗤笑出聲來。隻有虎頭虎蛋倆孩子聽不懂啥意思,坐在葉氏身邊滿臉茫然。

“就別說賣不出去,頂多是賺不了大錢。不說別的,你看見這小簪子難道不喜歡?”柴氏隨便撿了一隻拿出來,是一串兒紅色小菊花的。這種菊花不是雛菊,而是現下最流行最受人喜歡的那種卷曲的長瓣菊花。一部分長長的花瓣紅豔豔的垂下卷曲,一部分合攏在花心,露出嫩黃色的花蕊。

這時候的菊花還沒有什麼獻給逝去之人的寓意,深秋時節不少文人雅客深閨小姐都喜歡賞菊養菊,鬢簪菊花互相賞玩。

如今到了隆冬,菊花極少能戴在頭上出來了,隻有個別大戶人家的暖房裏還能看到盛開的菊花。

葉氏摸了摸這花簪,道:“咋能不喜歡呢?以前都不敢想自己能戴這麼漂亮的簪子。”

柴氏看著簪子,心裏想的卻是其他事。

陸蘭兒這丫頭畫出不少花樣子,什麼金桂什麼紫藤,都是鄉下人從未見過的花。再加上她做花樣子的技巧,明顯不是一般人家能培養出來的。這姑娘要麼就是南方的繡娘後代,要麼就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或者家生子,否則不可能在北方冰冷貧瘠之地能有這樣的見識。

隻是她把這些想法都深埋在心裏,一個是蘭兒確實記不清家中情況,無法幫她傳信尋找。第二也是讓人徒勞悲傷,說的次數多了,興許還會拉大她跟葉家的關係。如今的陸蘭兒就挺好的,對虎頭虎蛋好,有個長姐的樣子。對榮哥兒好,不管是當妹妹還是能做媳婦兒,最起碼倆人也算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了。

對葉氏和雷鬆海也很孝順,對自己和老頭子更是沒的說。

這孩子麵麵俱到,有情有義,若是自家生的,該多好。

就算不是自家生的……她看向葉鶴榮,小少年正歪著頭看著陸蘭兒微笑。陸蘭兒被葉氏逗得笑到在小少年的肩膀上,他卻努力扶著車壁,讓自己能支撐起丫頭的依靠。

嗯……看上去應該有戲。

縣城真的很大,別說葉氏和雷鬆海,就連見多識廣的葉老爺子也極少會來縣城。

遠遠的一看,厚重的城牆就已經令人望而生畏,更別說那長長的一排進城的人,熙熙攘攘擠擠挨挨,就連說話的方言都有一些差異,令在家裏呆久了不見世麵的人十分拘謹。

葉老爺子和雷鬆海下了車,牽著車把車存到城門口的大車店。這裏存車比鎮上貴十多個錢兒,掏錢的時候葉老爺子也感到了一絲絲肉疼。

葉氏跟雷鬆海抱著虎頭虎蛋,束手束腳的跟在強行讓自己抬頭挺胸的葉老爺子和柴氏身後,陸蘭兒拉著柴氏的手,挽著裝著簪花的簍子左看右看,隻覺得什麼都新鮮。

城門口站著幾名城門官兒,滿臉百無聊賴的盯著一群群進城的人看,是不是瞅一眼城牆上貼的告示。

那些告示裏有畫人像的,有寫了什麼尋物或者入城規定的,有招工的。新的舊的摞在一起,斑斑駁駁的如同現代樓道裏的狗皮膏藥。

進城沒走多遠路就分了叉,一左一右加向前,來來往往都是人,比鎮上可熱鬧多了。

柴氏怕孩子們走丟,用力的拉著陸蘭兒,然後尋了一位麵善的嬸子問道:“請問這位大妹子,俺們想買布料衣裳啥的,得往哪邊走啊?”

那嬸子聽著她說話,笑道:“聽口音你們住的更北了吧?來一趟可不少時候。這是北城門,你們得去南城才能有賣衣裳布料的。這邊驢馬市比較多,老百姓都在這邊進進出出的。”

“謝大妹子了。”

柴氏臉上略鬆了一些,心說這縣城就是大。之前車上丫頭還問能不能找到衣裳鋪子或者銀樓啥的,原本以為進了城就能看見,誰知道一南一北還得走上挺遠。

她又拽了拽陸蘭兒,把她挽到身邊,這才道:“咱們先去幹正事兒,弄完了回頭再逛。香桂你可得看好虎頭虎蛋,女婿你也得跟緊點兒,這兒人太多了,別走丟了找不到路。”

葉老爺子甕聲甕氣道:“走丟了就去北城門外麵大車店兒,跟車邊兒呆著。行了別叨叨了,趕緊走吧。”

這鄉巴佬進城,可真的是頭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