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海東盛國 第四節(1 / 3)

圍繞渤國曆史之爭,中韓兩國學之間還曾有過這樣一段案,唐朝末年遼東地區的歸屬問。學術界達成識,唐朝末年遼東地區已為渤國占。韓國學因之錯誤地出,這味著晚唐時渤國以武力了遼東地區。對於種觀點筆堅決予以反對,那麼唐朝下的遼東怎麼就變成渤國土了!欲問我們需探究一下唐朝在遼東地區的統。

總章元年(668年),唐朝終於滅亡高句麗,唐高宗在平壤設置東都護府。東都護府轄地包括:遼東半島全部、朝鮮半島部、吉林地區和朝鮮半島部的濟故地。儀鳳元年(元676年),唐朝急於集中精力與吐蕃開戰而無暇顧朝鮮半島方向,遂將東都護府從平壤撤至遼東(今遼寧遼陽)。大同江以原屬高句麗、濟的大片土地由是新羅吞,但作為漢人傳統聚居區的遼東地區依然在唐朝東都護府牢牢掌控中。自古以來,東地區各支少數民族無不對漢人控製下的富庶遼東垂涎欲滴。當年高句麗為侵奪遼東不耗費多少心血,艱苦鏖戰年之久才從後燕手中奪占遼東地區。舉奠定了高句麗日後稱雄東一隅的牢固,但也因竊傳統漢人疆土徹底得罪了隋唐兩個大王朝。後來在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不斷討伐下,曾經稱雄一時的地方權高句麗終沒能逃脫灰飛煙滅下場。

渤國立之初起於“舊國”(今吉林敦化一帶),該地為原“高句麗部”,實高句麗向擴張時所征服的粟末靺鞨諸部領地。而且自立國伊始,渤國便將開疆拓土的重點方向在鴨綠江境和烏蘇裏江域,本不是部富庶肥沃的遼東。為爭奪部黑水靺鞨渤王大武藝甚至不惜與唐朝開戰,可包括大武藝在內的曆渤王都沒有試圖去染過遼東地區。渤國所以不敢覬覦遼東,核心原因在於若是的一時衝動占領遼東,那將味著部國境線將與唐朝全麵壤,同時又與唐朝結下不可化的梁子。一旦唐朝實力恢複來發難的話,難渤國不會重蹈高句麗滅亡覆轍。說唐朝征討高句麗時除黑水靺鞨外,其餘靺鞨諸部幾乎都淪為了唐朝、高句麗雙方炮灰。於戰火中飽池魚之殃,無數靺鞨部民屍橫遍野慘遭屠戮。曾經慘痛的民族記憶以高句麗亡國滅族的前車之鑒,使得渤國統階層對何嚐試染遼東地區的企圖都極為忌憚,生怕引發同唐朝的全麵戰爭而惹火上身。

大門藝勸阻渤王大武藝時曾言:“唐,大國,兵萬倍我,與之產怨,我且亡。昔高麗盛時,士三十萬,抗唐為敵,可謂雄,唐兵一臨,掃地盡矣。今我眾比高麗三之一,王將違之,不可”。其實心中畏懼大唐的又何止大門藝一人,渤國王大臣們普遍都有心理結。總而言之,唐朝往昔威儀和赫赫武功令渤國忌憚不已。加上渤國非依賴同唐朝密切的經貿往來,都使得曆渤王不敢有侵奪遼東的法。便渤國鼎盛時,其部國境也在扶餘府、長嶺府至泊灼口(今丹東鴨綠江口連城)一線,從來沒有到達過以遼東城(今遼陽)為行政中心的遼東腹地。也就是說當時遼東依然歸屬唐朝東都護府轄。

渤國從未覬覦過遼東,可唐朝對遼東地區的統還是數奇不遇坎坷不平。隨著營州之亂爆發,契丹人一度肆虐於遼一帶嚴重威脅著遼東地區。幸得遼東都督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數之兵”擋“兩萬之寇(契丹叛軍)”,得“破逆賊孫萬斬(孫萬榮)十有餘陣,生獲夷賊一千人”的輝煌戰績。高德武一舉粉碎了契丹進遼東企圖,也讓一度危急的遼東勢轉危為。高德武持危扶顛戰功卓著使得“國家無東顧之憂”,武周因之大為欣喜對其予以褒獎。但經過營州之亂契丹、奚兩蕃倒向突厥,導致遼地區成戰場。後近二十年間,唐朝(武周)能過溝遼東。宰相狄仁傑以“省軍費於遠方”為由,一度議裁撤東都護府。可女皇武則天堅持認為,正是東都護府的存在才使得契丹始終不能竊遼東。武則天沒有裁撤東都護府,但為平息朝野議論也將東都護府降格為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