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此番進剿明朝很早便開始緊羅密地調兵遣將。成化三年(公1467)五月,明朝命左都禦史李秉提督軍務,武靖伯趙輔配靖虜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遼東調兵。月,又命“都督僉事王瑛充副總兵官,都督僉事王銓充遊擊將軍,都揮使黃欽協同遊擊,統兵赴遼東,會總兵趙輔等,征剿建州虜寇”。待將董山一行人等拘捕,月,五萬明軍分兵三大舉進攻建州女,史稱“成化之役”。李秉、趙輔率中軍自撫順出發經薄刀山、鯰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建州左衛居地。總兵官韓斌率右軍從鴉鶻關、喜昌口進發,過鳳凰城、摩天嶺至婆豬江經連山關攻建州居地。都督僉事武忠率左軍從鐵嶺進逼女居地。同時朝鮮奉詔派精兵萬餘由主帥弼率領,過鴨綠江分道撲向建州衛所在地婆豬江兩岸與吾爾府等處。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明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洶洶殺來,而與之對陣的建州女既無招架之功也無還手之力,正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唯有人宰割。又因此前建州女“恃為惡”肆意殺戮劫掠,以至“自開原以及遼陽餘裏,數萬餘家,率殘破”,如此斑斑劣跡徹底激怒了明朝。加之戰前明軍已定下“犁庭掃穴”目標,待明軍殺至自然是痛下殺手。
曆時一個月的血腥圍剿間明軍施暴手尤為凶殘,史稱“建州月屠”。建州女遭到滅頂之災損失極為慘重,明軍焚毀屯寨達四五座,滿眼望去遍地死者相枕處處斷瓦殘垣。作為明軍重點擊目標,建州女中勢力最的建州左衛老營付之一炬蘆舍無存,部眾也殺得屍橫遍野。明將趙輔在《平夷賦自序》中,曾詳盡而又洋洋得意地描繪其征剿建州女的赫赫武功,“盡虜酋之所有,罔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壯就戮,老稚盡俘”,以及明軍掃蕩時,“搜天門與地角,刮底而揚濤。甫及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以上兩行記載區區不過數十字,可字裏行間卻盡是明軍令人發的種種暴行。麵對明軍無情而又殘酷的殺戮,許多建州女部民僥幸逃進山老藏匿方躲過一劫。
幹出凶殘殺戮暴行的不止明朝,參戰的朝鮮軍也沒少參與。史載,朝鮮軍所過之處亦是焚燒村寨搗蕩屯落,遇青壯而殺逢老幼捕俘。建州衛首領李滿住父子守的山寨就是朝鮮將領魚有詔領兵攻破的。李滿住中箭負傷後魚有詔所殺,其子李古納哈也死於亂軍戰之中。朝鮮軍牟足勁一番瘋狂殺戮,李滿柱部下及族人不是殺就是擒。平定李滿住父子守的山寨,魚有詔命令軍士於寨中大樹上刮皮刻寫,“×年×月,朝鮮主將康純、大將魚有詔等滅建州衛兀彌府諸寨,搗落屯落而還”字跡。隨後魚有詔押解俘獲的建州人畜撤返朝鮮。
在古代社會,弱勢方遭到勢方無情屠滅是很正常的事。像蒙古屠滅夏、明朝屠滅僰人(又稱都掌蠻)、朝屠滅準噶爾等等這樣的子不凡幾。其實此番進剿建州女之初,明憲宗下達的命令為“搗其巢穴,絕其種”,也就是要把建州女徹底屠滅。當時建州女殘餘部眾零星散落於各處本沒有何反抗能力,明軍隻要繼續進剿便可輕易將其徹底殲滅、斬盡殺絕。對明朝而言,屠滅建州女實在是易如反掌的事兒。但最終明朝並沒有把事絕仍舊給這些建州殘眾留了一條生。其原因,絕不是明憲宗宅心仁厚不肯痛下毒手,而是出於製衡女的戰略考量明朝要建州女繼續存在。否則一旦建州女銷亡,女、野人女必會占建州故地而代之,東地區女各部態勢也將重新洗牌。明朝或將麵對一個比建州女難應付的對手。為維係三大女彼此鼎立的格局,為維係明朝在東地區統,明憲宗於長遠考慮最終了建州女一馬,建州女這從屠刀下撿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