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袁崇煥在世時,為倚的三員大將(分是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三將又與滿桂稱為末關寧名將)之一,何可綱素以仁、勇、廉、勤著稱。袁崇煥稱讚他“至善謀,才不在臣下。臣所豎,實可綱力”。這樣一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勇將智將,竟為自己袍澤戰友無殺害於大淩河城下,誠為朝方麵又一大損失。有學以祖大壽後來詐降後金返朝為,推論何可綱應是祖大壽計,所以才不惜身死助祖大壽信於皇太極,這就是何可綱死為何不出一言含笑而。筆不這,若真欲苦肉計欺詐皇太極,祖大壽殺幾個副將、裨將留祖氏子弟於後金為質足矣,何必非要殺害關寧勇將何可綱!祖大壽應該,殺害何可綱級的高級將領會對遼邊戰勢造成什樣惡劣影響。而且他在詐降脫離後金大營返錦州後朝廷謊稱,“可綱慰閣部,獻身為食”。倘若真有苦肉欺詐之祖大壽為何不說出實。所以筆認為,何可綱死含笑實屬英勇無畏大義凜。祖大壽後來返營也應是為何可綱一身忠義所感,羞愧之餘迷途返。可歎錚錚鐵骨的何可綱竟和袁崇煥一樣落得個屍骨無存的可悲下場,英勇殉義後“屍為城中饑競食”。何可綱雖隕身滅,他精忠為國死節大義的精神氣貫長虹,永遠彪炳中華史冊。
處死大將何可綱後,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派遣名副將、二名遊擊趕赴後金大營。他以下副將、參將、遊擊在內共三十名將官,與皇太極諸貝勒盟誓。盟誓時祖大壽部將立誓真心歸順後金,皇太極諸貝勒也誓言要歸降絕不害,而且必會禮遇降人。同日軍打開大淩河城城門,後金軍隊入城收。浩劫過後城中三萬多軍民僅剩下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二人,幸存軍民皆餓得伏地不能動,後金方麵連忙派人給這瘦骨嶙峋、奄奄待斃的幸存喂下食,將這人救了下來。至大淩河城之戰,以後金全麵勝而結束。
二十八日晚,祖大壽親赴皇太極的禦營大帳覲見。皇太極後高興,人安排極為隆的規格待祖大壽。皇太極派諸貝勒出迎一裏,他人也親出大帳迎。見時不僅謝絕祖大壽跪見,而以滿洲習俗中待貴賓的抱見禮禮遇祖大壽。身為帝王之尊的皇太極禮讓祖大壽入大帳,在祖大壽一再謙讓下,後皇太極和他肩進入禦帳。豐盛酒宴上皇太極親自捧金卮給祖大壽酌酒,還將他禦用的黑狐帽、貂裘、金玲瓏、緞靴、雕鞍、白馬等珍,統統賞賜給祖大壽。如盛寵讓祖大壽感激不盡當即示,“皇上優待若,夫複何言?我雖至愚,豈木石耶!”。同時又說自己妻子尚在錦州,請皇太極允許他設計智錦州,為示誠祖大壽出願將子侄留質於沈陽。皇太極作了充分估計,經過斟酌害還是同了祖大壽計劃他。皇太極親為祖大壽餞行,祖大壽與從子祖澤遠隨從二十六人離開後金大營。十一月初一,在後金軍虛張聲勢掩護下,祖大壽一行打著突圍而出的幌子返錦州。而待祖大壽一進錦州城,他立即組織人員錦州防守全力抵禦後金軍。到祖大壽一不複返,皇太極三番地派密來醒祖大壽莫要忘約。祖大壽不僅以種理搪塞絕,還多出兵與後金軍交戰。既祖大壽現已投朝陣營,要奪錦州也就再無可能。皇太極遂於日下令班師徹底拆毀大淩河城,同時又大淩河城的萬餘降人剃發,投降軍官兵也編入漢軍八旗。史載,剃發之日大淩河城降人哭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