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宮朝賀3
那兩個女子顯然不認識何輕語,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她,猜測她的身份,在聽到李景明等人起身稱呼她為汾陽王妃時,兩人臉上同時閃過一抹異色。
何輕語見兩女眉梢眼角帶著的一股風塵味的妖媚風情,再看她們身上的衣服,就知道她們不是正經人家的小姐,應是青樓畫舫的姑娘,斜眼看著言庭羲,男人就是這樣,縱然家中有如花美眷,他照樣在外麵尋花問柳。
何輕語沒有詢問兩女的身份,而言庭羲也沒打算為何輕語介紹那兩女的身份,命小二送上新茶,親手為何輕語倒了一杯,殷勤的送到她麵前,道:“娘子,這是上好的龍井。”
“謝謝王爺。”何輕語笑盈盈接過茶杯,淺啜一口,入口甘醇鮮美,是上好的龍井茶。
“這泡茶的水是從無錫運來的惠山泉,王妃是好茶之人,覺得這茶如何?”楊贄問道。
茶葉翠綠,茶湯通透明亮,色如杏綠,香馥如蘭,入口甘潤爽口,“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是上品龍井的基本特征,缺一不可。再用天下第二泉衝泡,更是香氣襲人。
“這茶當然是好茶,隻是可惜了!”何輕語搖頭輕歎。
“有什麼可惜的?”紅衣女子柳眉一挑,“難不成我們連這上品龍井都不能喝嗎?”
紅衣女子身份低賤,自慚形穢,非常在意別人的話,總會聽出別的意思來。對紅衣女子尖銳的問話,何輕語隻是淡然一笑,沒有介意她的無理,輕輕擱下茶杯,道:“梅有骨而竹有節,水能言而茶能語。茶是修身怡情之物,隻宜於清風明月之下,邀三五好友,在山水之間,聞其香品其味。所以這茶雖是好茶,水雖是好水,可在這喧囂的酒樓,卻品不出其‘意’來!”
酒桌上有片刻的靜默。
陳煀笑道:“聽聞王妃師從夏先生學茶道,乃是品茗的高手,今日聽王妃一席話,才知傳聞不假,王妃果然對飲茶之道頗有見解。”
“世子客氣,我隻是從先生那裏學了些皮毛,不敢說有什麼見解,隻不過會喝茶而已。”何輕語謙虛地道。
“喝茶之人知茶源,奴家請教王妃,可知在古籍中這茶有哪些稱呼?”那綠衣女子一雙妙目凝視著何輕語,笑盈盈地問道。
言庭羲皺眉,眸底閃過一抹怒意。
何輕語目光從綠衣女子臉上掠過,停留在高幾上那已綻放的水仙花上,微微一笑,道:“茶經有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其他古籍上,茶還可以稱為詫、皋蘆、瓜蘆、水厄、過羅、物羅、選、姹、葭荼和苦荼。”
學茶道,首先就要知茶源和茶的稱謂。綠衣女子的這個問題,沒能難住何輕語。綠衣女子媚眼微眯,道:“‘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煩惱。’奴家曾在書中見這三句話,卻不知其意,煩請王妃為奴家解惑。”
“這三句話是皎然大師所言,道理簡單明了,姑娘連這都不知道?”何輕語本不想與她計較,可這女子太不知趣,斜眼看著她,“姑娘究竟向本宮請教,還是要存心考本宮?”
綠衣女人臉色微變,站起身,低眉斂目,道:“奴家不敢,奴家是真心向王妃請教。”
何輕語斜了她一眼,無意與她多言,側身看著言庭羲,低聲問道:“王爺,您點的那道紅羊掛枝,還沒有送上來嗎?”
“應該快好了。”言庭羲回視她,輕聲作答,然後揚聲吩咐待從,“同安,去催催,看王妃要的紅羊掛枝做好了沒有?”
“是!王爺。”守候在旁的同安立即領命而去。
“王妃怎會知道這裏的紅羊掛枝這裏的招牌菜?難道王妃已經光顧過了?”陳煀笑問道。
“剛才上樓時,王爺告訴我的。”何輕語微微淺笑。
說到吃的,李景明來興趣了,插嘴道:“這裏可不止紅羊掛枝這一道好菜,還有紅燒猩唇、燴熊掌、暖寒花釀蒸驢肉、紅燜猴腦、清燉虎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