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高麗國人傑,西京鄭仲夫
三路兵馬一路南下,晝出夜伏,而且,盡皆挑選路前行,避開了官道,所以,沈堂他們南行了百餘裏距離,根本沒有被任何高麗國兵馬發現。
不過,沈堂還是看了高麗。
這個邊陲國,當年能夠擋住大隋朝的數度傾巢來襲,能夠擋得住那位英明神武的太宗,自然也有他的自得之處。
首先來,這個國家與日本國一樣,對於中原文化極為崇拜。
所以,在高麗國境內,幾乎到處可以看到漢唐的痕跡,他們學習中原的文化和製度來強大自身,這也是他能夠在麵對強鄰而生存下來的本領。
雖然高麗國的人傑遠遠無法與中原相比,可是,在這漫漫的曆史之中,同樣也有驚才絕豔之輩。
就比如,坐鎮高麗國西京的,便是一名高麗重臣。
此人名為鄭仲夫,幾十年之間,受到仁宗和毅宗兩任高麗國王的寵幸和信任。
並且官至高麗國軍方最高武將上將軍。
本來,他應該在開京朝堂之上,可是,如今的朝廷卻是寵信文臣,對於武將打壓的極為厲害!
身為武將的鄭仲夫自然不滿,所以,自請前往西京坐鎮。
他一邊訓練麾下精銳兵馬,一邊觀察著朝堂的動靜,並且,聯係其他可信任的武將,等待著讓武將崛起的時機。
對於這一次高麗國對金國的挑釁,鄭仲夫並不讚同。
身為高麗國頂尖將領,他很清楚金國的強大,在金國沒有認真的情況下,高麗如同一隻跳蚤一般跳幾下無所謂,可是如果真的挑動了金國怒火,金國大軍來襲,他們高麗國根本沒有多少抵抗的勇氣。
隻可惜,現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盡皆被文官把持,他們認為金國不會對高麗開戰,並且,覬覦遼東一帶廣袤的土地。
所以,哪怕鄭仲夫已經上疏反對此事,可是,卻根本沒有人理會。
自己的提議被擱置,鄭仲夫暗恨的同時,也不得不加強西京一帶的防禦。
如果這場挑釁以高麗國的勝利告終,金國很可能派遣更多兵馬前來,如果高麗國敗了,金國也可能一怒之下派兵南下。
所以,不管結局如何,這挑釁一開始,就已經很有可能將戰火引到高麗國境內。
西京是高麗北地的中心,更是開京最大的屏障之一,所以,一旦金兵南下,前方的安北府一線遭受到太大的壓力,那麼他這個大將軍,就必須出戰。
正是因為對於局勢的擔憂,因此,高麗兵馬與日本武士北上之後,他便是暗暗派出探子,查探著北部邊境以及兩國戰況。
而就在兩日之前,他派出的探馬已經傳回來消息,高麗國與日本武士的確是勝了,然而待到進入金國境內之後,沒過多久,便是徹底失去了聯係。
得到消息的鄭仲夫當即便是得出了結論,第一場大戰之所以能勝,是攻其不備,再加上日本武士那些怪異手段。
可是,驕兵必敗,高麗國兵馬不僅沒有穩定邊境,反而直接進入到金國境內。
雖然並不清楚金國境內兵馬的狀況,可是,那區區數千兵馬,直接被絞殺,絕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