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6.映秀的歉赧
1
陳林佐再聞香煙,是製定援建規劃時候了。
陳誌標對我說,這個時候,陳市讓人知道了他也是繞不開“怕”這個字的,他怕看援建進度表。災區其他地方重建工地都已經熱火朝天了,唯獨映秀遲遲不見動靜。這段時間,每遇難解之題,陳林佐就會像那次去豆芽坪的路上一樣,要根香煙在手上,細細地聞上一陣。
前麵已經說過,映秀鎮重建工作遇到的一個最大困難,是遲遲不能開工。而造成這個淹蹇,根本原因,在於它受到的高度關注。
關注是動力,也是壓力。壓力的形成不在於投來目光所代表的要求,是紛繁不一,而且從不同的審美角度出發。
按著由對口支援單位負責做重建規劃的規定,映秀新鎮重建規劃在2008年末尾時候,就在援建工作小組的協調助力下,由東莞市規劃設計院初步製訂完成了的。關於這件事,記錄文字如下:
2008年12月30日上午,由四川省建設廳組織召開的映秀鎮總體規劃評審會在成都市金色檸檬酒店舉行。由有關專家和廣東、四川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專家評審組,東莞市城建規劃院編製的《映秀鎮總體規劃》獲得原則通過。東莞市城建規劃院按照與會各方提出的建議,對規劃做進一步修改,並計劃於春節前完成。東莞市工作小組、東莞市規劃局局長歐陽南江、東莞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孫穩石等參加了該評審會。
變化發生在不久後,溫家寶總理來視察慰問,跟百姓一起過年的時候。溫總理從高度關切重視的情懷出發,提出要求,映秀新鎮要建成全國災後恢複重建的樣板,而且建議邀請類似同濟設計院的國家一級規劃設計單位參與重建總體規劃設計。東莞規劃設計院嘔心瀝血以為的方案稿於是成為懸之案頭,等待完善深化的基礎稿樣。
這是其他災後重建地區都沒有的情況。
繼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又分別對映秀重建提出各自的希望,使未來映秀新鎮的內涵愈發深厚,輪廓愈趨清晰。
這是映秀獨有的殊榮。
舉世矚目之處,必得是世界水準的品質樣貌。
這正是援建工作小組人們心中宏偉的理想。
怎樣把宏觀上的矚望,變成具體的建設形態?
大手筆成就於大思路,藍圖的境界決定成果的境界,慎思精研之後,援建工作小組做出決定,一切從“高”字入手,高定位,高規格,高標準,吸納全世界最高智慧,招攬當今時代頂尖級建築精英參與重建規劃設計。要讓落成後的映秀新鎮成為世界建築藝術精粹彙聚之所,以超越的建築成就、高超的建設品質而享譽全球。
理念即定,當即廣招英傑。英雄帖散發的範圍大致分為兩塊:誠邀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聘請世界著名建築大師。前者負責城鎮整體規劃設計,後者負責單體建築的規劃設計。
這件事的具體操作前麵已有敘述,過程中雖多所曲折,總是耽擱不多,如期推進了。
耽延和焦憂出現在後來,規劃設計總方案的出爐上。並不是大師、精英們不夠努力,各級領導不夠重視。恰恰相反,就是因為都太把這件事看得重了。大師們為了作品能夠抵達理想藝術境界,反複熬磨,嘔心瀝血,不肯輕易下筆,輕易不肯定稿。而領導們對規劃設計稿的審看細到毫厘,嚴到苛刻,致使方案稿改了又改,易換不休。其中的難點還在於,兩個方陣裏人們經典地呈示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限,當地領導們熟悉本地情況,但缺乏專業知識,專家們行業知識爐火純青,但對映秀鎮人文、地理等整體情況不能全麵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再有,城鎮整體規劃和單體建築規劃是齊頭並進式,由不同的團隊擔綱完成,怎樣讓兩者有機集合,洽然相融?
矛盾使得航船擱淺,推進困難了。
這件事情上一顯身手的是傅曉煒。他正好身兼兩者之長,既有紮實的建築藝術理論功底、實踐經驗,又對映秀的每一道肌理,每一滴血液都了然於心。於是就發揮了橋梁的作用,上下解說,左右斡旋,終於使“兩岸”的人們溝通思想,達成共識,一朝東風乍起,大船得以揚帆遠航。
2
援建工作小組中,除去陳林佐,另一個肩承重擔者,是傅曉煒。在東莞,他是市建設局調研員,在映秀,他掛職副鎮長。他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思路清晰,言語簡潔準確,透著超越年齡的成熟與幹練。再有,就是跟陳林佐相似的,從裏到外透著一股書卷氣。一番交談後,覺得他的書卷氣,是跟家學有關的。
傅曉煒也是土生土長的東莞人,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是東莞建國後最早的一批大學生。父親畢業於南方大學(現華南師範學院)物理係,曾在東莞市多個社會部門承擔過重要職務,如曾任職東莞市黨校副校長、東莞師範學校校長、東莞教育局副局長等,由《東莞日報》社社長的職位上謝職退休,可謂當之無愧的東莞一代文化名人。
母親成長於醫學世家,祖父、曾祖父都曾為名揚一方的中醫名士,她為家中獨女,自然承傳祖業,自幼潛心於傳統醫學,長成後考入武漢大學醫學院(現同濟大學),畢業之時恰值新中國成立之初,於是一腔熱血獻身於祖國醫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曆近半個世紀,在醫學理論和工作實踐的諸多方麵做出過突出貢獻,最後,以東莞市人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的榮譽而謝職退休。
家中手足三人,傅曉煒居長,下有一弟,一妹。
這樣的家庭中,從小到大所受教育,自然就是兩個字:讀書。
書香熏潤,成為舉止間一段飄逸氣息,稱為氣質。
傅曉煒卻既沒有承父誌以從文,也沒有接母業以學醫,他選修了理科。1978年由東莞中學參加高考,進入惠陽師範專科學校數學係。三載學成,分配到莞城一中,執教四年。1986年再赴考場,被錄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工程係。1988年深造歸來,就職東莞市糧食局建築設計室。又是四年,1992年,調往市建委房地產管理科。這裏成為一生事業的金色航道,由科員而副科長、科長、副調研員、調研員,進步隨時光的推進而同節拍。1993年得助理工程師職稱,1996年,升級為建築結構工程師。也是這一年,兼任東莞市中西部供水工程籌建辦公室主任。
在這個職務上,經受了鍛煉,也初試了鋒芒。中西部供水,就是從東江裏取水,送往東莞的各個鎮區,沿途要鋪埋直徑兩米二的管道一兩百公裏,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披荊斬棘一路延伸向前,是一項規模和難度都非同小可的工程。當其時,舉凡施工管理、材料采購、招投標、征地、拆遷等等事務,都是他操持負責。
知道了這些,就應該明白東莞何以選派他來援建映秀了,不僅僅是由於曾與陳林佐、陳誌標是在青川援建板房戰場上攜手作戰,取得輝煌戰果的“黃金搭檔”,更有重要原因,這是個搞建設的行家裏手,既有豐厚的專業知識儲備、紮實的理論基礎,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糧食局建築設計室的四年,煉的是建築規劃設計方麵功夫,而建委十幾載,尤其是任職中西部供水工程辦公室主任時期,演練的完全是施建工地上的一套。兩樣加起來,正好是映秀新鎮規劃及建設工作的基本功。
中西部供水工程的擔子在2000年底從肩上卸下,這時東江水務公司成立,由這個單位接過。傅曉煒轉回來專心當房管局科長了。這時,他已是廣東省科學研究院經濟管理係在職研究生。是1999年考取的,學製三年,順利獲取畢業證書。由科長而升職副調研員,是在2005年,責任隨之增大,分管房管和村鎮兩個科室。增加了村鎮房屋發展建設一塊內容,好像是專為後來到映秀開展援建工作而做預備。
三度春秋轉瞬而過,2008年,霹靂一樣驟然爆發的“5·12”大地震,成為苦難映秀對這個遠方赤子發出的錐心召喚。
3
映秀幾年,傅曉煒獲取了許多雅號,“專業級廚師”、“專業級司機”、“救火隊員”,每一個都可以叫做英雄稱號,因為都對應著一個不容易,演繹著“英雄出磨難”這句古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