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說還說不說(1 / 2)

許正道見陳藝謀他們都對《滿城盡帶黃金甲》充滿信心,覺得拍成電影後能夠票房口碑雙豐收,眉頭不由微微皺了起來。他也認為《黃金甲》劇本不錯,故事緊湊,情節環環相扣,但他覺得《黃金甲》要是拍成電影,惡評可能比《英雄》和《十麵埋伏》還要多。

許正道不知道該不該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畢竟在場眾人都是業績大佬,他們都覺得《黃金甲》各方麵都非常完美,能夠票房口碑雙豐收;要是自己跳出來說《黃金甲》會惡評如潮,他們會怎麼想?會不會給人留下狂妄無知的印象,會不會得罪這些大人物呢?

陳藝謀以前是藝術片導演,以高水準的藝術電影聞名。如果1994年在戛納不是遇上《低俗》,那《活著》很可能斬獲金棕櫚大獎,而他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三大最高獎滿貫獲得者。最近幾年他開始轉型拍商業片,這讓很多人哀歎,陳藝謀墮落了。其實陳藝謀是第五代導演中比較商業的一位,也是最早開始嚐試商業片的第五代導演之一。拍完《紅高粱》,他就拍攝了純商業片《代號美洲豹》,並主演了《古今大戰秦俑情》。

1999年,陳藝謀有《我的父親母親》和《幸福時光》兩部電影上映,但票房都不盡人意,《我的父親母親》票房僅800萬,《幸福時光》更是隻有520萬。盡管靠海外版權,兩部電影都順利收回了成本,他還是被扣上了票房毒藥的帽子。

陳藝謀意識到海棠國電影真的已經劃到了穀底,電影人生存會越來越艱難,如果自己繼續拍藝術電影,真的會被國內觀眾拋棄。他覺得到自己必須作出改變,必須拍真正的商業電影才行。於是,他兩年磨一劍,以一部《英雄》拉開了海棠國商業電影的大幕。

《英雄》票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2.4億的票房震驚了整個電影界,也創造了海棠國電影一項史無前例的記錄,一部電影占全年票房的27%。不過《英雄》在國內評價不高,甚至是一片罵聲,精英們主要罵陳藝謀為秦始皇翻案,說他為獨裁者唱讚歌。

陳藝謀覺得《英雄》是因為政治原因被罵,那我的新片就不討論政治,拍我擅長的人性角度,拍女人和個男人的愛情悲劇,就開始搗鼓《十麵埋伏》。

《十麵埋伏》本來是兩男兩女的故事,其中飛刀門大姐這個角色由香江著名演員梅豔芳出演。遺憾的是電影開機後不久,尚未進組的梅豔芳因病去世。雖然很多人希望能由林青霞頂替梅豔芳演出《十麵埋伏》,但陳藝謀他們決定修改劇本,把大姐這個角色留給梅豔芳,以示對她的尊重。很多人以為梅豔芳的角色由宋丹丹替演了,其實不是,宋丹丹演的是新增角色,扮演的是飛刀門大姐的手下,在電影中大姐並沒有露麵。

在新改的劇本中,原本屬於梅豔芳的戲份全部轉給金城武和劉德華。本來戲份不多的劉德樺在加重戲份後角色吃重,和第一女主角章子怡持平,僅次於金城武。由於劇本是新改的,沒有時間仔細打磨,因此相當粗糙,存在大量問題。

在電影上映之後,《十麵埋伏》票房和口碑都均不如《英雄》,陳藝謀也因為劇本問題挨了不少罵。為了挽回聲譽,他回到自己擅長的藝術片領域,拍攝了《千裏走單騎》。

不過陳藝謀進軍商業片的心沒有死,合夥人陳緯平也不同意他繼續在藝術片領域深耕。在拍運作《千裏走單騎》的時候,他就開始構思新的商業大片。

陳藝謀覺得《英雄》和《十麵埋伏》都是自己搗鼓的劇本,因為劇本問題挨了不少罵,看來自己弄劇本容易出問題,那我就改編經典好了。將經典故事拍成武俠片,這回你們總不能說我劇本不好了吧?

於是,陳藝謀將目標瞄準了曹禺名作《雷雨》,然後找來編劇吳楠、卞智洪,讓他們將《雷雨》的故事改在古代,改成充滿陰謀、鬥爭和暗殺的武俠故事。

《千裏走單騎》拍完,陳藝謀回到北平就迫不及待的請各路人馬為自己的新劇本提意見。陳藝謀拍電影有個習慣,在劇本創作階段,總會找一幫朋友、找文藝圈的專家幫忙提意見。最近《黃金甲》劇本已經成型,他又開始找朋友和專家提意見,其中就包括田狀狀。

等田狀狀看完劇本,陳藝謀迫不及待地道:“狀狀,你覺得這個劇本怎麼樣?”

田狀狀沉吟道:“我覺得不錯,故事比《英雄》和《十麵埋伏》紮實,而且反應的東西也是你最擅長的,就是反父權、反傳統,跟《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菊豆》一脈相承。如果說《大紅燈籠》和《菊豆》中的深宅大院是對海棠國傳統家庭的一種結構性象征,那麼,《黃金甲》則把這種象征放大到了國家的層麵,是在對權力進行反思。”

編劇卞智洪高興地道:“我們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就在思考,《英雄》上映之後,被很多人抨擊,說電影為專製、為集權唱讚歌,那我們就要拍一部電影對權力進行反思,對權力的泯滅人性的一麵進行深刻揭露和批判,這才有了《黃金甲》。我認為從思想的角度來說,《黃金甲》對權力泯滅人性的一麵有深刻揭示,立意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