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粉碎性改編(1 / 2)

“什麼?一年內必須完成改造,那不是隻有十個月了?”許正道差點從床上蹦起來,瞪著霍莉,抱怨道,“霍莉,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不是故意想整我吧?”

霍莉委屈巴巴地道:“係統連接神經網絡後,說過的,隻是你沒有在意。”

許正道想了想,係統剛剛和神經網絡連接的時候,好像是說過,隻是自己沒有注意。這事確實不能怪係統,是自己的問題。

按照規定,許正道一年之內必須完成第一部爛片的改造,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兩個月,也就是說隻剩下十個月。許正道清楚這事不能再拖,必須盡快改造爛片,否則可能就來不及了。

最近這些日子,許正道看了一百多部未來的爛片,各種類型的爛片都看了一些。考慮到成本和周期問題,適合他改造的隻有一種類型——小成本恐怖片。

在許正道看過的十多部恐怖片爛片中,成本最低,最容易拍攝的無疑是《B區32號》。整部電影總共出現了五個人,女主角、男主角、丁先生,一個送快遞的小哥,以及丁先生女兒。電影場景也極其簡單,基本上就在房間裏。

除了成本低、容易拍攝,選《B區32號》有個好處,拍攝手法和視角比較新穎。如果電影拍得不錯,可能會引發關注,甚至帶動新的偽紀錄片風潮。

說到偽紀錄片很多人都會想到《女巫布萊爾》,認為這是偽紀錄片的開山之作。其實並非如此,第一部真正意義上有影響力的偽紀錄片是1980年的《人食人實錄》。故事模式跟《女巫布萊爾》特別像,1979年,一個由3男1女組成的電影攝製小組在南美洲叢林中拍攝關於食人族的紀錄影片時失蹤了。一年後,他們的電影膠片被發現並帶回了花旗國,而這部電影正是那卷膠片。

這部電影裏麵的土著食人族們的演員使用的是真正的食人族,而電影的某些片段又拍的太過真實,以致於很多人對電影片段信以為真,有人甚至控告導演魯傑德謀殺。電影上映10天後就被停播,而導演和幕後團隊全部請到法院。

導演魯傑德向法院解釋,那些讓觀眾信以為真的片段隻是電影劇情,沒有任何人受到傷害。不過電影中的被殘殺的動物卻是真的,根據國外法律,最後魯傑德以虐待動物罪名判處入獄4個月。

真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打出名氣,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偽紀錄片是1999年的《女巫布萊爾》。《女巫布萊爾》以6萬美元的成本,取得北美1.4億美元、全球2.48億美元的票房,是最有名的低成本高回報電影之一。

《女巫布萊爾》票房大火,催生了後來一係列的偽紀錄片,包括《鬼影實錄》。

係統對許正道說過,《鬼影實錄》以1.5萬美元的成本,在全球取得了2億多美元的票房。之後還拍攝了多部續集,票房也都取得了成功,並催生了更多的偽紀錄片。

許正道沒指望《B區32號》像《鬼影實錄》那樣全球大賣,華語片能在海外大賣的隻有功夫片,其他類型幾乎賣不動。他對《B區32號》票房沒有太大奢求,隻要不虧本就行。

等將來《鬼影實錄》帶起偽紀錄片風潮後,許正道就可以厚顏無恥地宣布《鬼影實錄》抄襲《B區32號》,甚至可以打著家庭記錄類恐怖片開山鼻祖的名義拉投資。

跟投資人談投資的時候,許正道可以說:“知道《鬼影實錄》嗎?在全球賣了2億多票房。那部電影就是抄我的《B區32號》,花旗佬太無恥了。我這裏有個新劇本,比《B區32號》還要好。隻要拍出來,肯定能夠大賺。”

在決定拍《B區32號》後,頭等大事就是改編劇本。隻是《B區32號》劇本實在爛,簡直就像一趟泥漿,現在卻要做成雕塑,難度實在太大。許正道覺得隻有將整個故事推倒,全部重來,才有可能將《B區32號》從爛片改成好片。

他不知道能不能這麼改編,就問霍莉:“可以粉碎性改編嗎?就是保留一些基本元素,其他全部推倒重來,寫一個全新的故事。”

“沒有硬性要求,可以按你的想法來,隻要改造成好電影就行。”

“那我就放心了,不然以《B區32號》的底子,真的沒法改。對了,還有一個問題。如何判斷我拍改造出來的電影是好片,還是爛片?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由係統綜合各方信息,最後給出評價結果。”

“你不會故意使壞,將我拍攝的好片說成爛片吧?”

“當然不會,肯定會作出客觀評價。”

許正道打算將《B區32號》推倒重來,寫一個全新的故事,但等他真正上手的時候,卻發現這事比想象的要難。把《B區32號》前麵部分寫恐怖、寫得嚇人很容易,真正的難點在後麵的揭秘。總局對影視作品有要求,不能有鬼。不能有鬼就沒法對前麵的超自然現象解釋,在邏輯上就不通,就隻能淪為爛片。

許正道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來。如果是一般電影,可以是精神分裂,可以是幻覺。但《B區32號》很多內容是監控視角,是攝影機拍出來的,不可能是幻覺。如果強行用幻覺來解釋,那就跟很過國產恐怖片類似,在邏輯上說不通,肯定是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