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歌是華語電影唯一的金棕櫚獲獎者,是第五代電影人的標誌之一,跟陳藝謀可以算是華語電影的雙壁,在國內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他站出來痛批電影圈偷票房的現象,將矛頭直指《煎餅俠》後,那自然是神仙放屁非同凡響。
記者招待會剛剛結束,四大門戶網站第一時間報道了“張凱歌炮轟許正道,指責《煎餅俠》偷票房的”新聞;到了晚上各個電視台的娛樂資訊欄目也都報道了這則新聞。
媒體更是對眾多的影視從業人員進行采訪,對偷票房這種現象進行深入的發掘。到了第二天早上,全國各大媒體的娛樂版全是關於偷票房的相關報道。
“《煎餅俠》和《無極》是今年賀歲檔特別受關注的兩部電影,昨日下午,張凱歌召開新聞發布會,炮轟《煎餅俠》偷票房。發布會之後,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口中得到更令人震驚的消息,偷票房在業內十分普遍,很多大牌都被偷過票房。”——《北平日報》
“無論這次偷票房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哪怕退一步來說隻是炒作,也是對海棠電影產業形象的一次敗壞。我們的電影人,不該在這樣的事情上玩雞毛蒜皮的把戲,損人利己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偷票房成風,最終自己也會掉進這個怪圈,從偷人者變成被偷者。”——《文彙報》
“你去看電影,售票員卻給你用一張小紙條寫了個什麼時間什麼影廳的電影票。當你追問為什麼沒有電腦打印的票時,對方或者說沒有,或者說機器壞了等原因。那麼,不幸地告訴你,你打算捧某部電影場的票錢,直接入了電影院口袋。電影發行方也抓不到什麼憑證。”——《燕趙都市報》
“……”
偷票房是電影圈的一種潛規則,已經存在多年。海棠國電影圈自從1993年打破統購統銷,實行影院與電影片方分賬模式後,在利益誘惑下,少報賬、做假賬的痼疾由此生根。
圈內人對此是心知肚明,隻要是拍電影的,沒有哪個的電影票房沒有被偷過,但這些東西隻有圈內知道,圈外人無從知曉。
現在張凱歌這麼一鬧,再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立刻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
很多原本為《煎餅俠》大獲成功歡呼雀躍的影迷頓時風中淩亂了,而不喜歡《煎餅俠》的人,以及張凱歌的粉絲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許正道和《煎餅俠》開火。
“我就想問問許正道,問問《煎餅俠》,你們怎麼這麼無恥,從導演,到後期各種炒作,現在竟然連偷票房這種事都幹出來了。你們真的是無下限,真讓人惡心。”
“怪不得《煎餅俠》那麼普通,票房卻那麼高,原來票房都是偷的啊。”
“海棠電影太黑暗,太浮躁了,太不健康了,該好好整頓了。一個新人導演不好好拍電影,不想著靠質量贏得觀眾,卻去偷別人的票房,簡直太可悲了!”
“……”
對偷票房這事,電影公司、導演、製片人無不很得咬牙切齒,但沒人敢把這事捅出來。因為以後還有電影要上,要是把院線得罪了,以後電影上映的時候不給排片怎麼辦?
現在有張凱歌這座大佛跳出來挑頭,對偷票房現象早就心存不滿得的電影人們紛紛站出來,痛斥偷票房現象,揭露偷票房黑幕。
諜戰劇之王柳雲龍表示:“前兩年我跟趙微主演的《玉觀音》上映,我的好朋友、影迷買了《玉觀音》的票,拿到的是其他電影的票。最終票房統計隻有800萬元,黯然收場。我聽人家說,這部電影的票房被同期上映的其他幾部電影給私下瓜分了。這也導致許鞍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現在隻能在香江拍一些小成本電影。”
影評人宋子文則把矛頭指向了海誼:“現在海棠電影業缺乏一種機製,也缺乏監管,所以任何事情都會發生,同行詆毀、偷換票房,等等。之前我曾參與過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當時這部電影跟封小剛的《天下無賊》一起上映。我走了很多家影院,發現《功夫》的票房被《天下無賊》偷得非常慘。我想查這事情,結果有人威脅我閉嘴,說這事不是你應該管的,你也管不了!”
餘東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對張凱歌的炮轟進行義正詞嚴的反駁:“《煎餅俠》自從上映以來,觀眾和媒體好評如潮,票房穩步上映,我們有必要去偷別人的票房麼?倒是我們的票房被偷了不少。某些人發的視頻操作痕跡嚴重,毫無可信性。某些人電影質量不佳,觀眾惡評如潮,隻能用這種手法炒作,博取觀眾,但如此炒作完全是愚弄社會公眾,擾亂海棠國電影市場。影片投資方將深入徹查該事件,並將采取一切合法手段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必要時請求有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介入調查並嚴懲事件之始作俑者。”